視訊通話接通,耳機那頭傳來的是非常有朝氣的男性聲音,即便沒有當面看見他的表情及外貌,我也能感受到童立的聲音十分積極。相互打過招呼後,我們談起他與攝影的起頭,他用聽得出來的靦腆笑問我:「你知道日本的動漫《一拳超人》嗎?我想我自己對攝影,就像琦玉在故事裡說的一樣是一個興趣使然的英雄。」
攝影的起點來自興趣使然
童立的攝影之路,是從大學時拿到第一台屬於自己的單眼相機開始。跟大多數第一次拿到相機的大學生一樣,他開始在系上拍攝活動紀錄,累積了一些相關的攝影經驗後,童立還參與了校園等級的活動紀錄。對攝影的熱情一點一點在童立的心裡累積,彷彿埋在土裡日月滋養的小苗,你無法直接看出植物的潛能,但它就是在歲月的縫隙裡默默地茁壯。當時的童立參觀了 Wonder Foto Day 的展覽,重置了他對攝影的理解。攝影不僅僅只是紀錄的工具,還是能夠用於創作的一種媒介。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教育的意義不在於考試、分數或任何一種證書,而是這段歷程中你找到了自己真正嚮往的事物」。
大學學程進行至一半之際的童立,發現本科的土木工程學系的內容讓他感到煩悶與疲乏。因為攝影這個媒介,進而接觸到各類藝術的作品,讓童立對藝術人文產生興趣,當時的他便藉著學生的身份盡可能地多去接觸與學習,在學期間自主選修了心理學、性別社會學及哲學相關的課程。也正是因為這些課程讓童立看待事物的方式變得多元,彷彿是更改了一名理科生的內建設定植入了文科思考。「就好像是在 Mac 的筆電裡灌了 Windows 的感覺!」談到這他興奮地用這個譬喻表達自己當時的轉變。
大學學程進行至一半之際的童立,發現本科的土木工程學系的內容讓他感到煩悶與疲乏。因為攝影這個媒介,進而接觸到各類藝術的作品,讓童立對藝術人文產生興趣,當時的他便藉著學生的身份盡可能地多去接觸與學習,在學期間自主選修了心理學、性別社會學及哲學相關的課程。也正是因為這些課程讓童立看待事物的方式變得多元,彷彿是更改了一名理科生的內建設定植入了文科思考。「就好像是在 Mac 的筆電裡灌了 Windows 的感覺!」談到這他興奮地用這個譬喻表達自己當時的轉變。
2022 童立《體 Form》攝影個展作品
「從生活中搜尋靈感, 以人為載體敘述想法。」
出社會後的童立並不是以攝影師的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他從未停止進行攝影創作。舉例而言,本次的展覽主題「體 Form」的系列作品,自開始算起就橫跨了三年之久,至今還持續在進行創作。
在「體 Form」的系列作品中,你會看到各類形色、性別的模特,展現擺拍的各種姿態。偶爾出現的模糊人體,則是在講述突破時間觀念意識中的人的狀態。人體如同思想是時時刻刻都處於變動的。「體 Form」最初的發想是希望拍攝下真實的人體。用攝影的語言告訴人們,人體不是衣裝包覆下的禁忌,人體是一種本源性、充滿力量的美。
在「體 Form」的系列作品中,你會看到各類形色、性別的模特,展現擺拍的各種姿態。偶爾出現的模糊人體,則是在講述突破時間觀念意識中的人的狀態。人體如同思想是時時刻刻都處於變動的。「體 Form」最初的發想是希望拍攝下真實的人體。用攝影的語言告訴人們,人體不是衣裝包覆下的禁忌,人體是一種本源性、充滿力量的美。
創作「體 Form」是一段不容易的過程,光是找合適的模特兒就花了不少時間,尤其大眾普世價值所認同的模特兒皆是皮膚白、眼睛大、身材纖細的模樣,若是以這樣外形的模特兒來創作豈不是與童立原本秉持的價值背道而馳?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適的模特兒,在討論創作主軸及擺拍的過程又不盡理想,常常花了錢租了攝影棚喬了拍攝人員,卻沒拍出「預先設想」的畫面,一切又得重新來過。
童立觀察現今的社會現象,將對人體的體悟及看法加以闡述,他發現大多數人對於「身體」這個人們的靈魂居所,具有窺視感與道德罪惡感,幾乎人人對自身身體與容貌都有產生過焦慮的經驗。然而身體的美本就是各色各樣,就與現在社會所寄望的多元價值一樣,人們不該以共同審美的枷鎖來箝制自己及他人。
展覽推薦
童立《體 Form》攝影個展
體,每個人都擁有卻未必熟悉的軀殼,就像自我意識本該是根源卻總是模糊不清。人對自我的認知是抽象化概念,那我們確信的真實是此時此刻的具象,還是流淌在時間中的意識呢?
自我認知是判斷生命是否具有智慧的標準,但「自我」有一個具體存在嗎?當回想起親朋好友的面容,我們的腦海總能浮現出具體形象,但輪到自己時卻只剩下模糊的概念。究竟我們認知的自我是這個「身體」,還是隨著時間流逝在這世界上不停流動的「意識」呢?
自我認知是判斷生命是否具有智慧的標準,但「自我」有一個具體存在嗎?當回想起親朋好友的面容,我們的腦海總能浮現出具體形象,但輪到自己時卻只剩下模糊的概念。究竟我們認知的自我是這個「身體」,還是隨著時間流逝在這世界上不停流動的「意識」呢?
Read more
What'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