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 影像藝術

「按下快門,所以我存在」 —— 2022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得獎者特輯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存在主義是一個探討人類生存意義的哲學思潮。自 20 世紀初起為哲學家們透過大量的討論、撰寫文字,以文本成書,作為記錄自己曾在這世上的證明。大約前後一百年,攝影的技術也正要開啟發展,人們留下自己存在的方式有了更即時、具象的方式。時至今日,攝影早已不只是紀錄留存的工具,攝影是一種創作方式,更是熱愛影像人們的生活必須。本文介紹三位 2022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得獎者,他們以攝影創作,定義有無,辯證存在。


Fade


剝離

「是(Being)與有(Having)兩種存在的面相。在「有」當中,我們把人對象化,當他是工具、計算他、不在意他自身的歷史、情感或本質,這是有主客之分的二元對立關係。 在「是」當中,我們卸下社會面具,以自己的本質與他人的本質自在相處,活在對他人、對上帝的存有參與中。」——法國哲學家馬賽爾






大學開始接觸攝影的哲維至今近十個年頭。作為一名攝影者,他對於拍攝的主題他並無特別設限,當檔案進入到電腦顯示在螢幕上後,哲維便展開了第二階段的再製創作,他喜歡將照片調色或是以數位的方式進行重曝,呈現出超現實的意境,讓整體畫面的風格可以清楚感受到濃烈的各種情緒。而這樣的現象與我們日日接觸不可分割的網路世界不謀而合。現代人與網路及科技產品的應用早已密不可分,每一個人在網路上都有至少一個甚至多個的身份。


哲維的作品「剝離 Fade」將人臉以像素排序表現,隱喻著逐步數位化的人們,在虛擬世界看似有所連結,實則漸漸失溫,真實早已不復存在。在網路的世界交流,我們可以創造出另一個想像的人設,營造一個「擁有」許多的樣貌,無論是粉絲數、名牌包還是豪車只要能出現在螢幕上的,都能實現。然而,再怎麼拼湊,我們永遠無法讓自己「是」那樣的人。這樣的情況在現今生活中層出不窮,「剝離 Fade」想探討的正是,在現實與虛擬的兩個世界裡的我們,究竟是否真的存在過?


2022 SKM PHOTO 新光三越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剝離 Fade|創作者:謝哲維Jer-Wei, Hsieh


Dis-appearing


看見不見

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提出哲學的基本原理「存在先於本質」。
沙特指出既然意識是空虛的存在,所以它是個「無」,但這種「無」不是了無生氣、死寂的「無」,而是一種有創造力的「無」。



攝影師蔡昌吉今年以「看見不見 Dis-appearing」拿下 2022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首獎,以五幅黑白成像的將毀損的神像、傾頹的廟宇及依稀可辨認是與神領域相關的建築架構與裝飾,連貫呈現。

一眼看過,攝影師表達的「像由心生」竟會栩栩如生的浮現在腦海裡。或許是因為生長在台灣,信仰、廟宇及神像無所不在,因此端詳過作品後大腦能能依照格式塔心理學的「似動現象」,讓宗教畫面在過目瞬間直接成像。

這世上有許多可以用雙眼可見的存在:人類、動物、植物與各種被創造出的物品。然而最有力量的卻不是被創造出的「可見」,而是因為匱乏虛無所以能夠「創造」的能力,無法觸及的虛無卻強而有力,宗教亦是如此。


「看見不見 Dis-appearing」的五張系列作品以黑白畫面,呈現使用正因對立的二元色彩,反而更能反映「看見」「不見」習以為常視而不見的影像意涵。他將存在哲學與現象學以五張照片完整呈現,五張作品以最單一的黑白二色呈現,並無強烈對比及鮮豔刺激的用色,然而其衝擊與後座力卻能在一眼過目後深深烙印於心中,相當值得前往展場親眼賞析。


2022 SKM PHOTO 新光三越攝影大賽得獎作品-看見不見 Dis-appearing|創作者:蔡昌吉Chang-Chi, Tsai


Homecoming


回家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在辯證存在主義時將動物與人提及在同一層次而論,他首先屏除同為生命的前提,以三個命題來描述各自的區別:「一、石頭(物質實體)是沒有世界的;二、動物是貧乏於世的;三、人是構建世界的。」

接著,海德格爾從「動物是貧乏於世的」這一命題開始進而探究。動物是貧乏於世的,這意味著動物擁有的東西較少,意味著它可通達、能處理的東西較少。最後得出「人類是一種在所有存在者層次——物理存在、植物和動物存在、特殊的精神存在——上連接為一體的存在。簡而言之,人類是優於動物及其他物種(物體)的存在。







若是稱李進能為攝影師,他更希望你喚他「觀察家」,攝影是用來應證他眼下觀察這世界的工具。李進能喜歡使用「錯位」與「並置」的手法來進行創作,使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重新產生新的意義與連結。「回家 Homecoming」的作品,是李進能觀察動物的「刻板行為」下的成果。


「刻板行為」是動物因壓力、無聊或孤獨狀態下產生的情形。動物會一直重複相同的動作,例如:來回踱步、舔欄杆、拔身上的毛,不斷進行無目的性的行為。李進能看見後開始進一步思索「動物園的設立」對動物們的意義。

在現今的世代,對於動物的議題多圍繞在環境及保育上。不可諱言有些動物甚至過得比某些資源稀缺國家的人民還要富足。此現象與百年前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將動物貶低提出「動物貧乏於世」的論點大相逕庭。但造成動物需要被豢養及保育的成因是什麼?不就是因為人類認為自己的存在價值及利益優於其他生物,長久掠奪破壞後做出的彌補嗎?

李進能認為現下動物園的動物已經沒有靈魂,只剩下行屍走肉般的軀殼。所以他選擇以後製的形式將動物園的動物留白,將他們的成像(靈魂)後製回歸其原生地,也是那個真正他們應該存在的家。


2022 SKM PHOTO 新光三越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回家 Homecoming|創作者:李進能Chin-Neng,Lee

哲學家蘇珊桑塔格的經典名作:《論攝影》中曾提及:「人們總會覺得相機確實抓住現實,而不只是解釋現實,但照片和繪畫一樣,同樣是對世界的一種解釋。」攝影師拍攝創作,以獨斷的姿態,邀請我們進入四方的框架裡,一起閱讀理解他們想呈現的哲思、議題及現實,透過這樣的方式同時也在暗示每一位觀者,「按下快門,所以我存在」。



活動推薦


2022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聯展


展區分為A區免費參觀與B區購票入場,包含:英國紀實攝影師-克萊爾・托馬斯 Claire Thomas首度來台,以及於國際競賽獲獎無數的極境旅行攝影師-馬賽 Kyo,邀您再次踏上旅程,重載世界的光景;現場另展出2022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得獎作品與年度首獎邀請展-童立等共25位攝影師、百幅精彩影像故事,2/25起將於新光三越台北、台中、台南巡迴展出,邀您親臨感受影像的絕妙魅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