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影像藝術

台灣的山水美好,來自日本的他比我們更明白 ─ 專訪攝影師小林賢伍


SKM PHOTO 小林賢伍

「我在那一刻明白,這個對我來說再新奇不過的城市,對他們來說,卻已經是一個太陳舊的居所。」前文策院院長胡晴舫在她的第一本散文《旅人》中寫到。生長居住在台灣即將邁入第三十年的我,真正認識瞭解這片土地嗎?我原本以為是,但每當跟國外的朋友聊起自己的土地時,答案往往都是否定的,你真的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嗎?走過自家巷口,那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景觀,能夠說出什麼故事才是最難。

來自日本的旅人小林賢伍,以打工度假的身份來到台灣,喜歡旅遊的他才剛從東南亞國家離開,便決定啟程來到台灣,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喜歡活著的感覺,比起日本,亞洲國家的其他文化及生活型態更吸引他,起初一句中文也不會說的他,先是到了師大的語言中心上課,外加上在茶館(真的是在泡茶的茶館)打工,慢慢地與朋友及顧客練習語言溝通,中文說得越來越流暢,採訪過程完全不需要翻譯的他,可以感覺到他是一個非常願意及努力融入台灣的「外國人」。



來自日本的旅人小林賢伍,以打工度假的身份來到台灣,喜歡旅遊的他才剛從東南亞國家離開,便決定啟程來到台灣,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喜歡活著的感覺,比起日本,亞洲國家的其他文化及生活型態更吸引他,起初一句中文也不會說的他,先是到了師大的語言中心上課,外加上在茶館(真的是在泡茶的茶館)打工,慢慢地與朋友及顧客練習語言溝通,中文說得越來越流暢,採訪過程完全不需要翻譯的他,可以感覺到他是一個非常願意及努力融入台灣的「外國人」。


聊起攝影,陽光男孩形象的他笑得靦腆,說自己只是在玩相機的過程中,參加了一個攝影比賽,意外獲獎而造就自己繼續前往攝影領域的自信與動力,藉由這個比賽開始接案的他,約莫也是在當時開始一邊旅遊,一邊開始累積攝影作品的。

一座山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 抹茶山



2018年小林賢伍曾因拍攝「宜蘭聖母峰(五峰旗山)」在網路上引起廣大迴響,回想當時他說:「可能因為我在按快門的時候肚子餓了吧,所以我把它叫做『抹茶山』」,從此這座林秘境成為人人皆知的「抹茶山」,也締結小林與台灣人的深厚情誼。


從島到島,跨越大海而來的我,彷彿候鳥般,從天空觀察臺灣、拍攝臺灣

2021 年初,小林賢伍出版了他第三本台灣日記《風起臺灣 Be Sky Taiwan》,他說:「那時,我在台灣生活了幾年,以為自己已經拍了很多風景,但是我記得在《看見台灣》中發現令我耳目一新的台灣風景,讓我非常地感動。我覺得透過空拍視角,可以看見你我一生的生活中都無法目睹的風景,這也讓空拍攝影顯得很不真實的感覺,所以後來我想想,現代技術這麼發達,即使是我這麼一個普通人也可以做得到的話,何不來試試?」



臺灣,一直持續在改變世界

旅遊過這麼多國家,台灣是唯一一個讓小林賢伍駐足超過三年的土地,笑問他我們究竟有什麼魔力,他以他的眼光及角度說起台灣的文化特色時,我還真有點不習慣,彷彿從一個他人嘴裡說出自己親人的美好事蹟一樣,那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十分有趣。四年前的造訪的經驗,真正讓他心動及動心留下的原住民的文化。



台灣的原住民種類繁多,各族的文化多樣與不同,卻同樣地感動著小林賢伍,友好的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珍惜所有獵捕自然產物,小林形容認識台灣原住民的過程:「那是一種就算看到世界美景也不會感受到的深刻感動,我開始了解原住民的傳統歷史,然而歷史總是悲喜參雜,光是看到某些文章就讓人感到悲傷的過去又大過光輝及喜悅。」對原住民來說,家人、朋友、語言、文化、大自然與守護部落的那份信念,比什麼都重要。從很久遠的年代開始,他們便維護且傳承著這一份信念及自我認同,令從日本東京遠道而來的小林賢伍十分羨慕。



原本只將台灣當作旅遊世界的其中一個驛站的他,卻因為見過台灣山水的壯麗美好、原住民惜物的精神與自我認同的信念、台灣人的熱忱友善而決意留下,在我們習以為常卻再也美麗不過的土地,用鏡頭訴說故事,展開新的人生篇章。



專訪影片


▍小林賢伍【風起臺灣】攝影展


新光三越巡迴展
2/26(五)-3/10(三) 信義新天地 A9 9F
3/13(六)-3/24(三) 台中中港店 10F
3/27(六)-4/07(三) 台南新天地 6F C區
※ 上述閉展當日皆開放至 18:00 止。

》更多資訊:https://pse.is/3knnp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