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工藝設計

以絲線與當代對話,繡出美好日常-黃莉莉 專訪


是誰切洋蔥 黃莉莉 刺繡工藝

曾在外商公司工作數十年的藝術家黃莉莉,因緣際會踏入亂針刺繡之路,不僅推廣傳統刺繡豐富的文化底蘊,更以刺繡傳承世代並與當代接軌。他大膽嘗試各種現代多媒材以突破傳統,並將過往的職場經驗繡進絲線中,自創出「紗網亂針刺繡」,成就了無限的美好日常。



在許多人的眼裡,忙碌的職場生活與藝術創作是不相干的兩回事,但黃莉莉認為,職場積累的行銷經驗是刺繡的創作養分。「有時候人家問我刺繡多久了?怎麼會開始做藝術創作?我會回答我已經刺繡五十幾年了!」黃莉莉說生活之於藝術是萬事互相效應。離開外商公司後的待業期間,黃莉莉到社區大學學習亂針刺繡,並將外商公司的行銷經驗,內化為大膽創作的能量,讓他以傳統媒材結合刺繡,突破傳統刺繡的框架。2006年他將客家花布與刺繡結合,創作代表台灣意象的101大樓「101台灣紅」作品,首次參賽即雀屏中選,並獲邀於APEC地方文化產業博覽會展出,成為他創作之路的轉捩點。



不設限要做什麼,就會有新發現

不設限要做什麼,就會有新發現


黃莉莉揮別以布為底材的刺繡,讓刺繡不再侷限於傳統思維中,試過以尼龍網、鐵砂網做為底材,最後找到了紗網。「紗網能呈現作品最美好的樣子,同時拿來教學推廣也更為方便。」刺繡不斷的推著黃莉莉前進,造就了現在的他,除了紗網亂針刺繡,生活隨手可見的媒材也成了黃莉莉的創作底材,像是家中的廢布、舊CD,甚至貓罐頭,這大大顛覆了大家對傳統刺繡的看法,賦予亂針刺繡全新生命力。


刺繡是與當代溝通的橋樑


細細品味黃莉莉不同時期的作品,可從絲線中感受到生命喜悅與時事脈動。「經過外商公司的訓練,我對於新事物總是積極追求。讓我印象深刻的創作有很多,像是曾雅妮當上球后的那天,以新聞頭版畫面做為創作靈感,從早開始繡到晚上。或是林書豪比賽時我會一邊繡一邊發到社群媒體分享,我的目的是吸引年輕人與關注當代的人。」黃莉莉用心感受生活,觀察日常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透過每幅作品與時事對話,讓大眾知道時事與刺繡並不是平行的兩條線,而是交織成型的藝術。


2007年因草山行館失火而暫停的駐村計畫,讓黃莉莉鼓起勇氣帶著繡架走入人群。黃莉莉談起自己初次在淡水河畔架起繡架時雖然害羞,卻也讓他確信自己所做的「行動繡坊」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拓展文化歷史發展的一大步。「在校園與戶外辦行動繡坊時,與許多人的創意邂逅,都成為刺激我前進的動力。像是拿起繡布就開始刺恐龍的男孩,或是小朋友天真地說要刺飛機,甚至也有九十幾歲的阿嬤,分享自己過去繡嫁妝的經驗。」在黃莉莉的推動下,紗網亂針刺繡不僅成了與人之間的互動,更因此感動不同年齡層的人。


在一絲一線中體悟人生學會放下

在一絲一線中體悟人生學會放下


接觸刺繡以前,黃莉莉性子很急,但刺繡卻偏偏是想快也快不了的創作。「剛開始刺繡時,繡到全身痠痛也不想停,後來發現身心緊繃的狀態也會反映到作品上,讓整幅作品變得緊促且生硬。」黃莉莉說,接觸刺繡後自己的改變,是學會找出人生最和諧的步調,像是利用時間爬山、騎車,在日常中調整身心平衡。「人生有很多高低起伏,當我想要躲起來的時候,我也會開始刺繡,透過千絲萬縷抒發情緒,在創作中沉澱自己。若是在創作上遇到困難,適時放棄也是一種學習,暫時跳脫當下,反而能獲得更多的靈感。」在無形之中,刺繡成了黃莉莉的避風港。


繡出暖心動人的第二人生


紗網亂針刺繡為黃莉莉的人生開了第二扇窗。從職場到享受藝術人生,他大方分享心得:「很多事情如果沒有試過,永遠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人生中的每一步,都是藝術生活體驗的累積,在努力的過程中可能會看不清腳下的步伐,但隨著時間的更迭,回首過去,就會發現都成為現在的養分。」



「這幾年來雖然收入沒有比在職場時高,但對於文化的付出及貢獻,是我覺得最榮耀的事。紗網亂針刺繡帶給我的喜悅,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黃莉莉的一絲一線,都繡出了與人之間動人的溫度,像洋蔥一樣,層層分享這世界上暖心的人事物,在感動別人的同時,也讓黃莉莉的心靈變得更加富裕。




專訪花絮



編:從老師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每條絲線的運用都栩栩如生,請問在配色方面有甚麼技巧嗎?
黃:創作時使用的絲線多達一千多種配色,光是一種顏色可能從深到淺就有幾十種,因此作品的許多小細節,都是由一個點,一針一顏色繡出來的。當創作遇到困境的時候,我會選擇暫停手邊的創作,像是「刀馬旦」這個作品是以布搭配刺繡,顏色使用非常複雜,花費了半年才將作品完成。配色方面則靠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自然地揮灑創作,反而能將過去所接觸到的事物成為創作關鍵。

編:當初怎麼會想到使用多種環保媒材結合刺繡?
黃:剛開始在社區大學上課時,曾詢問老師能不能將破布運用在刺繡上面?但那時多媒材的應用還不盛行,因此離開學校後我就開始大膽嘗試,將手邊的物品拿來創作。我在2005年開始參加「台灣當代一年展」,參展了16年,從多元藝術創作中不斷開啟視野和對藝術的想法,成就我運用多媒材的能力。


編:總是不遺餘力推廣紗網亂針刺繡,覺得刺繡被更多人看見了嗎?
黃:2019年朋友推薦我去104開課,平台叫做「讓價值再發光」主要是給退休的人一個平台,將自己的專長與所學與大家分享。我在這裡開了至少四十幾種課程,光是刺繡就有五六種以上,另外還會帶著大家走出戶外,認識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以生活美學的觀點去接觸大自然。我將刺繡、藝術、畫畫與騎車整合在生活中,若是能讓更多人學會感受生活日常的美好,那就是我最開心的事情了。



是誰切洋蔥・全台巡迴展


誠摯地邀請您, 透過多位藝術家的創作與觀點,
一同感受動人的情感與無限的關愛。

撰文|新光三越內容中心
圖片|黃莉莉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