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服裝設計與傳統刺繡相遇,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當台灣廟宇文化的圖騰結合現代服裝時,又會是什麼模樣?是傳統、時尚,還是跳脫兩種既定框架的新潮流觀點?在傳統技藝傳承與文化創新之間,應該如何拿捏?畢業於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研究所的 李俊毅,透過設計思考以針線給出了答案,並且從設計獎項與品牌合作專案中逐步證明自己。
融合中西文化的設計開端
從了解服裝的演進到設計的技巧,按照專業課程規劃循序漸進學習,是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必經之路。學校開放性思考與鼓勵創作的教學模式,與「必須先紮穩技巧,再按照既定工法製作」的傳統繡坊是衝突的。
「過去學校教的比較偏向設計、版型跟車縫技巧,這種工藝類的課程比較少獨立開課,就算有也是短期的工作營形式,且多偏服裝設計會使用的歐式刺繡,上課時老師也都依照專業教材教學。繡坊則是師傅告訴你方法後,剩下的就靠自己去觀察摸索,有不懂的地方要主動向師傅或其他師兄姐請教,師傅不會像老師一樣隨時指正跟提醒你,得靠自己練習跟自我要求。」關於學校教育與繡坊課程的不同,李俊毅一一道來。
「過去學校教的比較偏向設計、版型跟車縫技巧,這種工藝類的課程比較少獨立開課,就算有也是短期的工作營形式,且多偏服裝設計會使用的歐式刺繡,上課時老師也都依照專業教材教學。繡坊則是師傅告訴你方法後,剩下的就靠自己去觀察摸索,有不懂的地方要主動向師傅或其他師兄姐請教,師傅不會像老師一樣隨時指正跟提醒你,得靠自己練習跟自我要求。」關於學校教育與繡坊課程的不同,李俊毅一一道來。
刺繡不僅注重型態與美感,整體配色也是關鍵,因此繪畫的基礎非常重要,否則很難突破障礙
白色劍獅帶來的契機
在 林玉泉師傅的帶領下,李俊毅開始在「府城光彩繡莊」學習。「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做出包含平面繡、立體繡及混合技法等四件作品才算結業,所以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尤其是從基礎開始的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理解與練習。因為我在學校學過手工縫製,所以師傅在繡坊說的技法跟一些用語我都聽得懂,也比較快進入狀況。」李俊毅說。
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李俊毅認為著重於「形、體、色」的立體繡除了開臉譜外,底層棉花的形體塑造也相當困難,不僅在捏型時要考慮紮實度,不能讓角色「無肉」,刺繡時也要小心控制拉線時的力道,不能讓同一個部位高低不一,最後更必須注意作品整體的平整度與美感。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所謂的準則可言,只能靠長時間累積的經驗與手感來判斷。
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李俊毅認為著重於「形、體、色」的立體繡除了開臉譜外,底層棉花的形體塑造也相當困難,不僅在捏型時要考慮紮實度,不能讓角色「無肉」,刺繡時也要小心控制拉線時的力道,不能讓同一個部位高低不一,最後更必須注意作品整體的平整度與美感。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所謂的準則可言,只能靠長時間累積的經驗與手感來判斷。
純色的簡約設計不僅可以突顯工藝技法,透過十三種不同的白色材質組合,更能呈現出純色的層次感
「精緻的手作工藝除了傳遞情感與溫度外,作品的獨特性與細膩度都是自動化生產的產品比不上的,尤其是立體繡這種需要耐心、恆心的傳統技藝,作品的價值更遠勝於市面的快時尚產品。」 對於立體繡技藝,李俊毅有他的獨特看法。
著重形體塑造的劍獅是四個作品之一。想讓人更關注立體繡工藝技法的李俊毅,向 林玉泉師傅提出「純白劍獅」的創意想法:「當我提出要做純白劍獅的時候,雖然師傅當下有點錯愕,但還是鼓勵我去嘗試。剛開始時連我自己都無法想像最後完成的模樣,中途師傅也曾問我說『真的不加點顏色嗎?』但我還是堅持下去。等到作品完成,受到大家讚賞以及傳統師傅們認可時,我真的非常開心。」這段經歷也讓他對透過設計創新來推廣傳統技藝的理念更加堅定。
著重形體塑造的劍獅是四個作品之一。想讓人更關注立體繡工藝技法的李俊毅,向 林玉泉師傅提出「純白劍獅」的創意想法:「當我提出要做純白劍獅的時候,雖然師傅當下有點錯愕,但還是鼓勵我去嘗試。剛開始時連我自己都無法想像最後完成的模樣,中途師傅也曾問我說『真的不加點顏色嗎?』但我還是堅持下去。等到作品完成,受到大家讚賞以及傳統師傅們認可時,我真的非常開心。」這段經歷也讓他對透過設計創新來推廣傳統技藝的理念更加堅定。
用設計讓技藝發揮影響力
雖然刺繡本身屬於一種裝飾性的需求,但在純白劍獅的創作歷程後,李俊毅開始思考刺繡在生活中還有什麼能發揮的地方。家中的擺設?讓人看了就會有好心情的療癒性商品?幾經思考後,他決定以傳統圖案為主,透過材質的創新與新穎的配色來嘗試創作,讓立體繡這種台灣獨特的傳統工藝回歸到生活中,成為人們為了特定的日子、特別的場合或特殊的對象而訂製的物件,更期待因為它特殊的價值感而創造出市場的需求。
文化是種生活習慣的延展,要傳承傳統技藝勢必得讓它先回歸到生活中,再以人文之美的概念永續流傳下去
成立「SO繡」工作室的他因為疫情的影響,除了創作與接單設計外,也透過展覽及手作課程持續推廣立體繡這門傳統技藝,李俊毅說取名「SO繡」就是希望透過手繡與大家交流,也期待能夠透過課程讓學員在體驗手繡的過程中,瞭解到傳統技藝的困難及手作產品的價值。
從就讀服裝設計時打下的基本功,到進入傳統繡坊學習立體繡這門傳統技藝,李俊毅透過設計思考將東西方文化與生活經驗巧妙的融合,突破了過往人們對於傳統立體繡技藝的想法,就像一位熟知食材特性的廚師利用巧思與現代烹飪技巧,將一顆大家所熟知的洋蔥,轉變成為廣受歡迎的洋蔥創意料理,洋蔥始終是洋蔥,但搭配不同素材及烹飪方式後所成就的美味,卻讓人有著意猶未盡的驚艷體驗。
從就讀服裝設計時打下的基本功,到進入傳統繡坊學習立體繡這門傳統技藝,李俊毅透過設計思考將東西方文化與生活經驗巧妙的融合,突破了過往人們對於傳統立體繡技藝的想法,就像一位熟知食材特性的廚師利用巧思與現代烹飪技巧,將一顆大家所熟知的洋蔥,轉變成為廣受歡迎的洋蔥創意料理,洋蔥始終是洋蔥,但搭配不同素材及烹飪方式後所成就的美味,卻讓人有著意猶未盡的驚艷體驗。

是誰切洋蔥・全台巡迴展
誠摯地邀請您, 透過多位藝術家的創作與觀點,
一同感受動人的情感與無限的關愛。
撰文|新光三越內容中心
圖片|李俊毅 提供
一同感受動人的情感與無限的關愛。
撰文|新光三越內容中心
圖片|李俊毅 提供
What'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