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其他

將文字化作暖心柔的創作歌手-PiA 吳蓓雅 專訪


是誰切洋蔥 PiA 詞曲創作

熱愛唱歌、音樂的PiA 是一位個性開朗又很有想法的詞曲創作者,剛完成終身大事的她經常在網路上跟粉絲們互動,分享生活的一切,創意滿滿的她不僅在 YouTube 頻道進行了「萬詞王 online」的主題與粉絲共創,也透過「PiA Bar音樂特調」將歌曲改編成為另一種風格,創意十足,可說是一位「被歌手耽誤的活動企劃」。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PiA從大學時期才開始嘗試創作,也因為首創曲「Mybe it’s time to leave」改變了她的未來。


關於創作這件事

關於創作這件事


大學時期的PiA因為熱愛唱歌而自告奮勇的加入一個玩團的社團,在以硬搖滾為主的社團中,她卻以一首梁靜茹的抒情歌獲得注目。「當我試唱的時候,台下的學長們全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他們還以為我會唱艾薇兒的歌!」PiA笑著說,加入社團後的第一個寒假,團長要求新人都要寫一首歌,當時還沒有創作歌曲經驗的PiA,用直覺式的發想來寫詞,用哼唱的方式來譜曲,就這樣寫下了創作人生的第一首歌「Mybe it’s time to leave 」。


人生各階段因為喜歡跟關注的事物不同,所以創作的方向也會不一樣



開學後PiA開始跟著社團參加校內外大大小小的比賽,在其他人的創作統統「槓龜」的情況下,她的創作是唯一得獎的歌曲。PiA笑著說:「我很直覺的決定曲子該怎麼走,就這樣從一兩句歌詞開始,發展出整首歌的故事,很自由也很好玩。不過這首歌很微妙,因為我是先決定歌名才開始寫故事,完成後才發現整首歌沒有這句,只好在結尾特別加上去,沒想到竟然獲得好評!」這讓PiA發現自己有創作的能力,「原來我也能寫歌耶!」PiA提高音量說。

創作者在剛開始寫歌時,都希望作品很特別、很有自我風格,但隨著時間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作品的風格也會跟著轉變, PiA也不例外。「還不太理解寫歌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會比較自我,但現在的自己反而會比較平實、生活化地去創作,這種轉變我稱為『社會化」。但是在轉變的過程中,內心也會不停的掙扎,所以現在創作時都要把自己從PiA的角色中抽離出來,讓大家可以從精簡的文字中感受到溫度,理解其中的故事,也讓自己在天馬行空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不設限的情感與文字

不設限的情感與文字


從日文專輯創作到近期的台語歌「七點半的飛行機」,喜歡挑戰自我的PiA從不為創作設限。「我喜歡嘗試新的領域,因為可以激發出很多新的東西,也因為不懂或不熟悉,所以能夠盡情地放飛想像,找到更多可能,轉化成為日後創作的養分。」PiA訴說自我挑戰的創作心境。不過要挑戰新領域、跳脫舒適圈也不容易,在創作「七點半的飛行機」這首台語歌時,因為台語的韻腳、用詞與國語歌完全不同,所以她花了很多時間做功課,才將想表達的情感完整地呈現。


手抄對我來說有種把歌詞刻進腦海的作用,也可以幫助我對歌詞的記憶與理解



PiA說:「與之前創作日文歌的情況不同,因為對於日本人來說我就是個外國人,所以就算用詞天馬行空他們也還能夠接受。但這次創作台語歌時,我的壓力就很大,因為會擔心大家覺得我應該台語要說得很「輪轉」、很厲害才夠資格創作台語歌,但其實我想創作的是一首讓不那麼精通台語的人,也能夠輕鬆的了解歌詞內容、產生情感共鳴的台語歌,所以對我來說,這次的創作真的是一段又好玩又緊張的經驗。」多聽、多看別人的作品是PiA一直以來的習慣,有了靈感或看到優美的詞句,她就會抄寫下來或錄在手機中。「當我吸收、理解這些故事後,還是會以直覺的方式用自己的話來詮釋。」PiA說。




對於PiA來說,用筆書寫跟記在手機中還是有很大的差異,雖然手機可以透過搜尋快速找到文字內容,不過一旦刪除,當時的情緒及靈感就再也回不來了。而書寫後即便經過塗改,之前的字詞還是會留下痕跡。「有時候寫到最後才發現最初的想法才是自己要的,透過紙上的痕跡就可以很快把原本的情緒找回來;而且書寫也可以讓我更快速進入那個情境,所以正式創作的時候我還是會用A4紙寫下所有的元素後,再開始重新整理思緒。」



When I am alone

When I am alone


對PiA而言,創作與寫日記都是抒發情緒與溝通的管道,尤其是自己成為備受關注的公眾人物之後,在網路上發表想說的話以及對事情的看法都得要注意,擔心會有因看法不同而出現攻擊的言論,又害怕自己的見解不夠深入, PiA會把這些心情寫下來,讓情緒有宣洩的出口。「日記最大的好處就是提醒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同時也讓自己檢視是否仍保持初衷,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變化,雖然現在對於某些事情還是感到懷疑,可是當回頭看的時候就會知道,這就是你自己的本質。」PiA說。


日記其實就是一種生命歷程的紀錄,也是種對照,在翻閱時能感受到經過歲月洗禮、沉澱後的自己



「手寫的文字不僅有真實感,也有讓人繼續看下去的力量,更是種可以被刻印、保存下去的情感。」 感受到文字所帶來的溫度,PiA從兩年前開始以每個月一封親筆信的方式製作電子報,定時寄送給粉絲們,分享自己的近況與心情。PiA認為每個人的字跡都是獨特而具有個人風格,親手寫信不但能表達最真誠的心意,也讓收到信的粉絲更能貼近她的心情、理解她的情緒;最重要的是,這是任何電腦字體所無法取代的真實互動。「現代人的速度太快,對於詞句的運用比較直白,卻也容易產生誤會,透過手寫信這種需要先靜心思考再動筆的方式,更能跟對方產生深度互動。」PiA說道。


在「小情書」專輯當中,初期創作歌曲「When I’m alone」這首歌,闡述了等待回信期間的思念與渴望,這首歌一推出就引起聽眾們的熱烈迴響,尤其是正在海外念書的聽眾們,紛紛透過訊息或寫信分享自己的心境與故事,表示這首歌帶給他們很多的能量與安慰。當中最令PiA印象深刻的,是有位聽眾在信中寫著:「在台灣的時候從未想過孤單是一件這麼痛苦的事情,直到身在異鄉,才發現原來思鄉的情緒是這種感覺。」這封信也再度讓PiA了解創作的真諦。


穿越時光與距離的孵化器

穿越時光與距離的孵化器


說到提筆親手寫信這件事,或許對現代人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儀式,郵局可能也成為非必要不然不會前往的神聖之地,不過對於小時候的PiA來說,寫信、寄信是很酷的事情。

「那時候覺得寄信很酷,所以就寫了封信寄給同班同學,然後開始想像她收到信的時候臉上那副驚喜的模樣。但過了幾天後我卻收到了自己寄出的那封信,因為我把收件人跟寄件人的位置寫反了(笑),只好換個信封再寄一次。回想起來,當時之所以會這麼做,應該也是為了想讓對方驚喜的心情吧!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寄給對方,當對方在信箱收到我的信時,才會有一種特別的驚喜感。」PiA分享她第一次寄信的心情。


郵局就像是個時間孵化器,會把過去的心情寄給未來的自己



她也曾經寫卡片給以前的班導師,在不確定老師是否還在學校任教的情況下,那種期待的心情又更加濃烈,甚至腦中的小劇場上演著老師已經離開學校了,但好心的同事還是幫忙轉交給那位老師,讓這份情感持續地流動著。

PiA說,用寄信的方式跟久未見面的師長聯絡,雖然沒有網路搜尋這麼快速直接,甚至相對有點疏離感與距離感,卻也因為這種不那麼直接的「社交距離」,反而令人感到安心,也讓時間變得更有意義。「因為其實也不確定老師還記不記得我,想不想跟我聯絡,如果透過網路直接聯繫,那到底要不要加好友呢?心中其實充滿了糾結。」PiA笑著說。




說起收過最特別的信,絕對是PiA寄給自己的明信片。在疫情爆發前常出國工作的她,每次都會買張明信片,寫一段鼓勵自己的話,然後在回國前寄給自己,等回到國內、埋首於工作,幾乎忘記曾經寄明信片這件事的時候收到,除了驚喜,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醒和鼓勵。此外,有對情侶粉絲的來信也令她印象深刻。




男粉絲為了給女友一個生日驚喜,便寫信給PiA請她幫忙寫句祝福的話給女友,裡面還附上台幣六十元作為回寄的郵資。PiA覺得感動又好玩,立刻親手寫信回寄給他,當對方收到信時非常驚訝也很開心。彷彿能看見對方開心模樣的PiA說:「這就是透過書寫所傳遞的溫度。」


在這次的「是誰切洋蔥」巡迴展中,PiA除了要跟大家分享好聽的歌曲外,展場中還有許多連鐵粉都不知道的小故事及展品,快跟著我們一起感受文字帶來的溫暖,從詞曲中更深入瞭解PiA吧!



▍ 是誰切洋蔥・全台巡迴展

║ PiA 吳蓓雅 展出地點、時間 ║巡迴檔期以店內告示為準
• 台北信義新天地A9 09/16(四)~10/03(日)
• 台中中港店 11/05(五)~11/29(一)

誠摯地邀請您, 透過多位藝術家的創作與觀點,
一同感受動人的情感與無限的關愛。

撰文|新光三越內容中心
圖片|PiA 吳蓓雅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