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5 工藝設計

擁抱山海萬物的美好片刻——徐至宏、筑子、拿鞘、太平藍品牌介紹


工藝之夢 儀式生活節 徐至宏 筑子 拿鞘 太平藍

物產富饒的台灣,也有著許多值得挖掘與細細品嘗的文化底蘊。職人用心觀察萬物,以天然素材創作,從雙手感受土地的溫暖,反饋對山海的思慕,與自然共存再造,交織出獨特溫暖的工藝技法。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2021 儀式生活節」邀請您一同走入展間,拾起日常的美好,擁抱山海萬物的溫暖,體會儀式感與創作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重心」感受日常—與徐至宏一起從觀察享受萬物風景

「⼀成不變的⽇常⽣活,是促使我出走的⼀場儀式。」對於藝術家徐至宏而言,當心中按捺不住的冒險魂開始吶喊,就是他逃離舒適圈的時候。「放空思緒走在林道上,會忽然湧現想畫圖的念頭,在捏陶時也會因媒材不同而刺激作畫的靈感。走出戶外與畫圖、做陶,對我而言是相輔相成的。」徐至宏踏入不曾走入的巷弄,遠眺山色美景、樹下的蕨類及斑駁的地衣,將眼前一切化成創作的養分,出走對他而言,是不斷循環且持續進行的創作儀式。


「在韶光荏苒中找回療癒時光」







有著多年駐村經驗的徐至宏,將所見景色繪製為「萬物風景」,可愛療癒的怪獸創作則是源自於在駁二駐村的體察。在愛河路跑感受夏夜晚風時,他總會想像或許有隻怪獸藏身於河流之中,因日夜被霧霾及汙染所打擾而隱身於都市,他以此創作理念延伸出各種怪獸。






「畫出怪獸們之後,就想⽤陶作把他們立體化,於是一直延續到現在。」挑戰以陶作將恐龍立體化的徐至宏,期許透過這些藏身於現代城市中的療癒恐龍們,提醒大家放慢腳步,重新檢視生活環境,在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時,反思並珍惜這塊土地。

Read more

探尋本植—與筑子攜手擁抱自然

對筑子創辦人楊筑鈞而言,儀式感是發現自己不同面貌的方式,更是創作時的必需品。「點上精油,用氣味提振自己的創作情境,再搭配上最喜歡的爵士樂,這是我的定番儀式。」楊筑鈞認為她與竹子之間的互動關係就像跳雙人舞般,當她創作時的心情受到影響,也會如連鎖反應般引導作品的情緒。「創作不順利的時候,會覺得竹材也在拒絕我,但冷靜下來繼續創作時,又會發現自己逐漸了解它,而它也變得更加接受我。」她與竹材隨著香氛與音樂的節奏,輕快地踏著前進或後退的步伐,慢慢契合出完美的默契。


「《小島紀行》系列中的紀行
也有諧音「記憶的形狀」之意,
每款氣味都是生活經驗中的風景,
擴香竹則是貫穿其中的符碼。」






走入山林間感受大自然,想像自身與大自然融合後再轉化為靈感,楊筑鈞以「風的編織」為創作脈絡,培養與竹材的默契。回想起創作「森」時,楊筑鈞說情緒其實是下沉的,於是她把自己關在黑暗的房間,再想像回到某個森林中自我療癒,最後調和出這款味道。「在每個創作中沉澱心靈再出發,是我發現不同的自己的方式,」楊筑鈞緩緩地說。






選用台灣在地竹材作為創作媒介,堅持以無碳手工生產的方式回饋土地,是她友善地球的初心,保護環境與貼近大地更是楊筑鈞創作的本質,她期盼透過竹工編織讓大家感受工藝的溫度,拉近與生活的距離,讓工藝成為日常最溫暖的存在。

Read more

傳承部落永續—和拿鞘一同延續葉鞘生命

拾起大地之美,以包覆檳榔樹幹的葉子「葉鞘」作為創作媒介,是拿鞘創造友善土地價值的起點。遵循自然手法將葉材泡軟,利用土法煉鋼的手法找出它的特性,細心對待每個細節。「喜歡葉鞘、認真製作、尊重夥伴」,拿鞘的主理人之一劉大衛,是新竹尖石的泰雅族人,他創作時的儀式感很精簡,背後卻蘊含著對山林滿滿的愛與感恩。

「對我們來說,儀式感是對生活與工作的態度,也是對生活中各種提案的期待。」另一位主理人林駿逸,是來自台東鹿野的阿美族人,他接著說:「屬於拿鞘的日常儀式是來自潛意識裡的小宇宙,唯有把生活過好,方能與社會和世界擁抱。」


「從葉鞘發掘台灣在地之美」







自2016年品牌創立以來,拿鞘透過再生與創新的方式,翻轉過去對於檳榔的既定印象,從葉鞘訴說台灣在地文化脈絡。劉大衛說:「每片葉鞘都是延續檳榔與土地智慧的結晶,它們獨特的紋路與色澤,訴說著不同的在地故事。」





「原住民族文化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很疏遠,所以我們用葉鞘開發、創作多款貼近日常的商品,以具有原民文化色彩的商品,拉近與人們的距離,同時透過再生素材傳遞更多想法給大家。或許力量還很小,但一點點的改變與累積,都有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林駿逸說起成立拿鞘的初心,兩人期許透過創作讓自然之美與都市生活對話,找回人類與大自然的連結。

Read more

擁抱靛藍森林;遨遊太平藍的藍染世界

裊裊白煙在台中太平頭汴坑地區升起,空氣中飄散著甜甜的香氣,那是太平藍正在熬煮染料時的味道。
聽到鐵匙碰撞染缸的鏘鏘聲響,代表工坊一日工作的開始。

設計師江婕妤說:「工藝師移開木蓋,拿出鐵竿攪拌10圈,輕輕地喚醒染缸,將沉澱底部的色素攪拌調和。另一位染色師傅則是取來紮過的白色布團,老練地投入染缸,使布團逐漸沒入綠色水面。如此專注地反覆染色,最後將線繩拆解,成就一件件色彩飽和的藍染作品,而染液的濃度與鹼度便是成就作品色調的關鍵。」從調缸師的雙手開始,太平藍的創作儀式就像一場藝術的演繹,每個步驟都是時間的累積與古法的傳承,將對於藍染的愛與用心依序調和出獨特又美麗的色彩。


「從自然淬鍊出最純粹的色彩」






藍染工藝經年累月傳承下來,猶如大海經過幾億年的形成再發展出植物與森林一樣,源起於水的藍染工藝,從不同層次找回植本原色。走過四季更迭的太平藍,遨遊在靛海森林中。詹雅汶說:「地方農民跟我們分享他園區內種植的水果枝葉,讓我們帶回去熬煮做染色實驗。






三年間我們染作出幾種植物色彩,逐漸建立起屬於我們地區的色票,也體認到生活與農業的密切連結。」太平藍從頭汴坑挖掘在地之美,以風土文化為本,將地方素材組合新的創作材料,從自然中淬鍊出絢爛的色彩,將山林光景渲染在作品上。

Read more

用工藝為日常增添幸福光芒

所有的工藝都在傳統中創新,並在創新中依循傳統本質,交互編織成現代工藝,重新走進生活。職人從天然素材中找回對土地的認同,以及對環境的回饋和重視。「2021 儀式生活節」要與大家一同感受台灣的山海萬物,沉澱內心煩躁的思緒,用心感受工藝之美。



2021 工藝之夢特展


展區分為:「2021臺灣工藝競賽得獎作品展」、「儀式生活節-工藝新聚落」、「新藝商號-生活選物店」以及多場「好玩藝設計講堂x假日好食玩」等您來玩!

新光三越巡迴展
12/03-12/13 台北信義新天地 A9 9F
12/18-01/04 台南新天地 6F C區
01/07-01/18 台中中港店 10F

Read more


圖|徐志宏、筑子、拿鞘、太平藍 提供
文|本文轉載於【新光三越|LIFESTYLE NEWS】擁抱山海萬物的美好片刻:https://www.skm.com.tw/trends/ArticleContent?UUID=eab71e8d-8160-48bb-8afc-9c6db03f8b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