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的「2021工藝之夢特展-自然循環」盛大開展,從今年眾多參賽的作品中,不僅可以看出臺灣工藝創作者的創意與巧思,更重新啟發了我們對工藝與藝術的想像。無論是從文化意涵、材質運用或是技藝創新等面向觀察,都能感受到令人讚賞的工藝軟實力。
感受山水之美 重啟非凡人生
黃淑萍在生活步調飛快的台北待了許多年,每當想要讓自己放鬆時就會到花蓮散心。黃淑萍說:「呼吸花蓮自由的空氣能讓我徹底放鬆,花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也有助於我將腦中對於創作的想法慢慢梳理出來。每當開車行經蘇花公路時,看到雄偉的高山依海聳立,廣闊的大海像是沒有邊界似的與天空相連,這讓我不禁想著:極高的山與極深的海,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彼此對比還是相互承接?就像是我們在世界上並不是孤獨地活著,也不該只是相互比較、競爭,更應該是相互支持、協調。這也是這件作品創作的原點。」
2021 臺灣工藝競賽【二等獎.美質獎】山高水承.黃淑萍
如果我們對於自然沒有感覺的話,那麼它們就只是山和海而已
今年是黃淑萍第三次參加臺灣工藝競賽,她說,進修時因為老師的鼓勵而首次參加競賽,當知道自己的作品獲得二等獎殊榮時內心既興奮又驚慌,但也因為獲獎讓她肯定自己的創作能力,也讓她決心投入金工的事業,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讓萬物盡其所用 力行永續環保
「因為父親喜愛工藝,從小耳濡目染的我也跟著產生了興趣。」林志航笑著說起自己與工藝結緣的契機。從未拜師學藝的他,高中時才開始嘗試小型的雕刻創作,憑藉著對工藝的熱情,所有的工序與工法都靠自己摸索,直到大學時期才有較大型的創作作品。由於對木材有一份特殊情感,每次創作後的邊角料他都會收集起來捨不得丟,某天他喝完飲料正準備回收時,突然覺得被壓扁的利樂包造型很有趣,心想:「如果能用收集的木材來製作一定很有意思」,這個靈光一閃的念頭也打開了他「壓扁系列」作品的創作歷程。
2021 臺灣工藝競賽【新光三越特別獎.創新獎】壓扁 ing 25.林志航
在資源有限的現代,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這得來不易的一切
相隔十四年,第二次參加臺灣工藝競賽的林志航說,以往都是跟藝廊合作展出,今年想再次參加競賽,讓作品以及想要表達的意涵讓更多人看見,也希望透過作品讓大家更加關注環保議題。
呈現大地自然、真實之美
利用各種結晶釉的堆疊來作畫,邱義為追求自然美感從不停止。他認為「無法預期的自然美感是種具有生命力的美」,於是他開始嘗試混合不同顏色的釉,或是將有結晶與沒有結晶的釉結合,觀察每一次的實驗成果。「雖然經過精心設計,但每次燒製出來的作品還是要看運氣,但正是這種不可預期的自然之美,才符合我心中的標準。」邱義為侃侃而談著他對創作的要求與堅持。

2021 臺灣工藝競賽【入選】白珍珠.邱義為
從事工藝創作的人,報廢的作品永遠比成功的多很多
對於首次參加臺灣工藝競賽的邱義為來說,這次的「工藝之夢特展」不僅是向大眾展現臺灣工藝作品的平台,更是讓工藝創作者展示創意與技法的難得機會,「很感謝有這樣的活動與平台!」邱義為說。
用創新建立跨世代的工藝對談
對於工藝的創意與創新,除了在技法上推陳出新,現在也能夠透過科技開啟我們對於傳統工藝的想像。「利用數學運算的方式,將日本傳統刺子繡技法帶入紙傘工藝中,再透過電腦模擬運算的幫助,讓我僅用一條繡線,就能在棉紙上呈現刺子繡最美麗的姿態。」史淯晴自信地說著。不過即使有電腦協助,要完成這種細緻的繡花除了時間外,更需要在過程中保持高度的專注力,是相當耗費心力的工法。

2021 臺灣工藝競賽【入選】花開.陳亞麟/方健民/史淯晴 代表人:陳亞麟
隨著傘面的開啟拉扯著線與線的張力,結構設計的挑戰也跟著展開
對於連續三年參加臺灣工藝競賽的史淯晴來說,工藝之夢特展是結合傳統老師傅們的工藝作品及新創設計師創作的平台,也開啟了作品間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參賽時,在我作品旁邊的,就是曾經教導我竹工藝的老師的作品,當時我深刻感受到作品與創作者們隔空交流的氛圍。」史淯晴笑著說。
工藝其實離我們很近
活動推薦
2021 工藝之夢特展
展區分為:「2021臺灣工藝競賽得獎作品展」、「儀式生活節-工藝新聚落」、「新藝商號-生活選物店」以及多場「好玩藝設計講堂x假日好食玩」等您來玩!
新光三越巡迴展
12/03-12/13 台北信義新天地 A9 9F
12/18-01/04 台南新天地 6F C區
01/07-01/18 台中中港店 10F
新光三越巡迴展
12/03-12/13 台北信義新天地 A9 9F
12/18-01/04 台南新天地 6F C區
01/07-01/18 台中中港店 10F
Read more
What'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