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來自於土地與文化的回饋,透過日常堆疊和技術的演進,孕育了台灣多種不同的工藝製品,像是木工、陶藝、編織等。創作者將情感注入作品中,再以素材之特性研發創新,讓工藝品不再只是工藝品,更是藝術品。現在將帶您細細品嘗,今年「工藝之夢特展」入選的得獎優秀作品,一起以工藝製品滋養日常,讓藝術走入生活。
從傳統中創新—秋景圖蘆葦
榮獲本屆工藝之夢「新光三越獎」的『秋景圖蘆葦』,是施惠閔以不同口徑的孟宗竹竹莖為素材,將秋天的蘆葦重生於竹上,利用排列組合與層次拆解,呈現出不同弧度的竹雕蘆葦,透過竹的強韌度展現了蘆葦的生命力。

不怕沒有技法,只怕沒有想法
不完美的缺口更能體現人生—禪荷 漱泉
本屆工藝之夢的「一等獎」得主林智斌分享自己的作品『禪荷 漱泉』,將四季變化明顯的荷花的意向與傳統茶具作結合。「以荷花來比喻人的一生,從盛開到播種與枯寂。」林智斌認為人的一生如荷花般,有著很多的變化,而生命也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更將茶具的壺把鈕、壺嘴等實用性結構融入作品中,以景物為概念設計,跳脫傳統茶具之脈絡,利用創新的技術與工藝來再現當代茶器。「茶不僅是茶,茶壺也不僅是茶壺」在林智斌的創作中,茶具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的作品很多東西都有缺口,因為我覺得有欠缺才能成就完美
用想像建築的城邦世界—賽瑟爾拉的製琴師
對於今年工藝之夢「二等獎」得主陳柏丞而言,想像力是他創作的翅膀,工藝則是夢想成真的踏板。此次得獎作品『賽瑟爾拉的製琴師』的創作理念來自於他熱愛音樂的心,期望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樂器。因此自創了名為賽塞爾拉的城邦,在這古老城邦內的人都有著特殊的能力,那就是能「種」出自己理想中的聲音,魔法種子結果後都是各種不同的樂器,越是用心栽培越能種出接近自己心中理想聲音的樂器。如同追求理想的路上,唯有努力耕耘才能更貼近自己的夢想。

創作作品時,因為還是學生所以資金有限,因此不允許失敗
以墨再現茶藝文化之美—潑墨粉青
被問起作品耗時多久才完成,榮獲本屆三等獎的陳志強說著。「陶藝品技術最難的地方,在於窯燒要燒的美,是需要經驗的累積」對於陳志強而言,要如何完美呈現陶藝之美,都是經過想法的堆疊與時間的淬鍊,才能成就出創作的底蘊。

每樣成品的背後,都是經過20幾年的辛苦訓練所淬煉而成的
永世傳承的工藝之夢盡在新光三越
被譽為台灣工藝界奧斯卡級競賽的「臺灣工藝競賽」,每年不僅會公開徵件,還會邀請10至20名國內外藝術大師與學者或產業專家,組成評審團後選出優秀的入選得獎作品。每年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更會攜手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工藝之夢特展」,展出入選作品。希望透過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工藝家的用心與職人精神,並於全台新光三越巡迴展演,要邀您一同感受工藝文化的絕妙魅力。
Read more

▍ 2020工藝之夢 x 儀式生活節
What'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