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 兒童美育

「孩子學的不是才藝,而是探索自己的方法」讓學習與玩樂共好的四個機構


兒童藝術季 雲門舞集 朱宗慶 信誼基金會 YAMAHA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從任何時刻培養一個自己鍾愛的興趣永遠不嫌晚,當然,如果可以再早一點、年幼一些就開始重複的練習及養成,興趣不會只是興趣,有一天它將蛻變成一種專業,讓喜歡的事成為專業,作為人生道路上讓自己發光發熱同時養活自己的一種能力,是現代教育的趨勢,以下四個機構秉持著上述的初衷,陪伴無數孩子探索自己與成長,現在就為你一一介紹。

01「打鼓的節奏就像心跳聲一樣」——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打擊樂手,從還未開啟語言之門時,我們就會飛丟奶瓶,聽到撞擊的聲響眉開眼笑,興奮地手舞足道,只是這樣的事如果常常在家發生,在孩子長大之前你爸媽可能會先失手把你當鼓打(開玩笑的),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知道父母與孩子的困擾,因此提供了一個讓打擊樂理直氣壯存在的環境場域,經由接觸、感受、喜歡、學習、訓練這五個歷程循序漸進,讓每個孩子在學習初期不會被環境、技巧、各種世俗的價值觀所困而心生挫折。孩子持續探索的歷程中,一旦對音樂有了喜愛,就是生命歷程中十分珍貴而美麗的體驗。


圖|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 https://www.juschool.com.tw/

02 「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舞伴」——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你還記得自己的一第一支舞是跟誰一起跳的嗎?若是不記得很正常,但如果今天你的父母是你的第一個舞伴,我想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你的第一支舞,扭動的短小四肢與左右搖擺的身體和腦袋瓜,是父母眼中最想記得一輩子的可愛畫面。雲門舞集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他們在乎舞蹈,不只是在舞台上,更渴望「舞蹈」能在大街小巷發生,因而有了雲門教室的誕生,創辦人林懷民先生曾說:雲門從「跳舞給你們看」,變為「讓我們的生活動一動」,希望能藉由舞蹈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認識自己的身體,讓每一個年齡層的人都能在律動中舞出自己生命的姿態。


圖|雲門教室 https://www.cgds.com.tw

03 「為父母搭一座專業和實踐之間的橋樑」—— 信誼基金會

人生中的第一本繪本故事書,到了長大之後能記得的實在不多,卻不曾忘記年幼時從父親手中接過的瞬間,父母因工作時常忙碌會將我們丟在有書有玩樂空間的場所,我和手足時常在繪本書籍與育樂設施中一待就忘了時間,兒時記憶的場所,就如同在重慶南路上的信誼基金會一樣,信誼基金會建構了一個平台,結合在地的力量和相關的專業團體,相互啟發、相互推升「讓孩子要在生活中學習」並且透過信誼幼兒文學獎、信誼兒童動畫獎,獎勵原創作品,希望台灣的人才被發掘、被看見、被培養,除了自我經營信誼還攜手社區圖書館、小兒科醫師,讓理念可以落地生根。幼兒園學習區教具和特色課程的研發,與專家學者、老師和各地的幼兒園一起見證孩子的創意和潛能。信誼樂於分享長年累積的資源,攜手社會上每一個角落的人和組織『守護我們孩子唯一的童年』,陪著一代一代的孩子長大。





04「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 YAMAHA

在洗澡時高歌,搭配水花與天然的迴盪音效,彷彿是寫在我們身體基因裡的一種紓壓方式,相信每個孩子都時常在浴室唱歌玩水度過一個個悶熱的夏日午後,倘若「音樂」的誕生從浴室起始,那麼在 YAMAHA 方能得到成長的助力, YAMAHA 針對孩子的成長曲線設計課程,培養聽、唱、彈、讀、創作的能力,豐富每個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及表現力。想像耳朵「聽」到的音樂,再將聽到的印象「唱」出來,唱出來的情緒再以鍵盤「彈」出來,最後心裡想著曲子來「讀」譜,自然培養將自己的情緒以音樂來表現的「創作」能力。


圖|YAMAHA音樂教室 https://www.yamahamusic.tw/yms

我們都曾是孩子,而孩子不過是還沒長大的成人,透過這四個機構認識孩子的五感、情緒與創作能力,在任何時刻都值得培養,讓這些與生俱來的能力化作探索自己與體驗人生的方式,使生命的姿態更加動人。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