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0 工藝設計

《工業時代的衝擊工藝如何絕地逢生》手手設計師-Jon x 光山行漆藝工藝師-賴信佑 跨領域對談


工藝之夢 新藝商號 手手 光山行

我們身處於工業、科技與網路飛速遞進的世代,唾手可得的資訊紛飛與批量生產製造的物件,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便利化的同時,也讓人淡忘手作之物的溫度與獨特性。標準化的產品能夠迅速滿足需求,但卻不易承載記憶與情感。而傳統工藝,彷彿是一抹靜謐的光,它能夠穿越複雜與喧囂,提醒我們何為值得珍視的美好。本篇文章內容以《工業時代的衝擊工藝如何絕地逢生》為題採訪兩位台灣工藝品牌的主理人:「Hands 手手設計師-Jon」 及 「光山行漆藝工藝師-賴信佑」與我們分享經營工藝品牌的心路歷程及熠熠生輝的未來展望。


Q1:兩位品牌主理人如何看待工業設計與傳統工藝之間的關係?


Jon:我是設計背景出生的,從就讀設計科系開始為了至今仍然未解的題目思索,到底「什麼才是台灣的設計?」為起點,發展了一系列擁有工藝元素的生活用品,創業至今約莫六年的時間,看待傳統工藝與工業設計的觀點有了很不一樣的視角。在我的經營過程中,我認為「工業設計」是相當重要的橋樑用於平衡及傳遞「傳統工藝」的價值與「社會大眾」對傳藝文化的認可所衍生出的購買動機。

小賴:從歷史脈絡與世代發展來看,先是有了「傳統工藝」人們以此製造出生活用品,爾後工業時代的來臨發展出自動化機具取代原有手工製作的方式來量產商品,經營光山行開發運營漆藝製品的這段歷程中,懂得運用「工業設計」的理論及思維可以將「傳統工藝」的核心價值有效益的保留,制定出該產品的標準作業程序維持品管量產,發展出實用性高且兼具工藝之美的生活用品。


圖1|光山行提供、圖2-3|Hands 提供

Q2:在大眾化需求主導的市場中,二位是如何將商品結合工藝找到獨特的市場定位?


Jon:工藝這個詞在於現代的社會大眾聽起來很疏離,但其實「工藝」的本質就是圍繞在生活文化中。以近期與老屋顏及佐佑設計共同開發,正在集資倒數的「2025 台味經典窗花週曆 x 透明系印花桌曆」為例。

桌曆(日月曆)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功能性的文書用品,三個團隊在共同開發的過程中,將台灣老屋與鐵花窗的元素以工業設計的邏輯翻轉大眾對桌曆(日月曆)的印象,以木作構建擺放用的支架,將不同花紋印製於透明材質的鐵窗樣式,遠遠看過去就像是在桌面上有著一幅再熟悉不過的老屋窗景。我們拿著經典窗花週曆 、透明系印花桌曆去給製作窗花的鐵工師傅看的時候,每一位師傅都很驚艷原來桌曆(日月曆)可以是一種載體,經由設計轉化並傳播窗花工藝的美。


圖|Hands-2025 台味經典窗花週曆

小賴:漆藝這門工藝相較其他工藝媒材冷門許多,用白話的方式介紹漆藝,可說是具有多元功能性的塗裝技術,其使用的塗料具備防潮、抗菌、黏著、堆漆及提升美觀等功能。透過精湛的漆藝技法製作的物件,耐用且品質精良融入匠人的巧思與藝術性,就能提升以漆藝製成的用品之價值。

漆藝之於我是個從小就熟悉的領域,國寶漆藝大師賴高山是我的祖父,子傳父業的家庭日常,隨著年紀漸長看著祖父與父親以人生投入的漆藝產業逐漸被世人遺忘,因此決定拾起祖父留下的「光山行」招牌,以品牌經營的方式重塑家業。剛創業開發的第一項商品是以漆藝塗裝製成的筷子,我急切的想展現漆藝的各種技法,卻沒得到市場及消費者的青睞,原來經由漆藝塗裝後的圓柱形筷子,會變得過於光滑無法以摩擦力夾住食物。這個開始即失敗的經驗讓我領悟到,無論要以什麼用品呈現漆藝,永遠要以使用者的情境考量,具有機能性才有市場買單的可能。

經營品牌除了調整商品開發的核心要點之外,即將滿五歲的光山行在這幾年執行了許多與其他工藝品牌跨界聯名的合作。我認為大眾對於主流與非主流風格的界線已經逐漸模糊,是是時候突破同溫層與其他工藝品牌共同開發新商品,以聯名合作的方式展現漆藝的多元及藝術性。


圖1|左-賴高山與賴作明、右-昔日光山行有限公司與貴賓
圖2|左-賴高山、賴作明與賴信佑、右上-賴高山作品、右下-賴作明作品(水中與空中的相遇、錢來也)

Q3:台灣工藝品牌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具有文化價值及辨識度?


Jon:回望我創業的起點「什麼才是台灣的設計?」創業至今已歷經十年時間,這段歷程中我們帶著這些具有傳統工藝價值的設計產品到海外參展,與其他國際的工藝品牌於同一個環境下展出,就會清楚發現文化與文化之間具有明確的辨識度。然而,若要強調「台灣」的文化性,還需要歷經時間的考驗,現階段我認為不需要無止境地追求認同感,而是把具有工藝價值的商品保持在最好的品質,不斷深耕品牌行銷,像這樣持之以恆的穩定發展。即便消費者在購買的情境之下不認得商品具有台灣文化,然而只要他在購買後仔細端詳商品時看見「Made in Taiwan」如此一樣能夠揚名海外。

談回文化價值認同,經營 Hands 除了製作具有工藝性的商品之外,策劃工藝品的手作體驗課程,邀請大眾切換角色成為一日工藝職人,於工作坊親手製作商品,如同「IKEA 效應」的消費心理學(將 DIY 手作物品產生的自我滿足稱為「IKEA 效應」,亦即消費者會對自身投入勞力做出的產品給予較高的評價),經由參與課程並完成作品的每一個人即是最好的文化價值推廣者。


圖1|台灣手工雞毛撢子國寶大師-陳忠露師傅、圖2-3|花窗國寶大師-永茂木器.陳煌輝師傅

小賴:漆藝的文化在台灣所發展積累的時長過短,相較擁有近九千年漆藝歷史的日本,我們還處於新穎的階段,這樣的現況一則喜一則憂,台灣漆藝的優勢就是:自由!我們可以將漆藝很有創意的天馬行空媒合在各項生活用品與情境之中。劣勢則是社會大眾對漆藝還很陌生,運營傳承漆藝的品牌不多,在與社會大眾溝通及推廣的力道稍嫌不足。

經營「光山行」至今屆滿八年,我們在推廣漆藝的工藝文化策略,除了舉辦職人工作坊邀請大眾體驗之外,我認為還可以從這幾年相當流行的原創戲劇著手,像是《茶金》這樣擁有歷史背景的職人劇,置換成以漆藝為題,用戲劇訴說台灣獨有的漆藝發展與脈絡。另外,於教育面著手,讓在就學的孩子能夠透過不同切角認識漆藝,比如:歷史課講解到日治時代可提及台灣是林業與漆木的主要出口國,或是美術工藝課可以前往工藝教育展參觀。


圖1|光山行木器修復、圖2|(左)光山行、(右)Hands提供

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學,工藝與世代交織演變出不同的型態。兩位台灣工藝品牌的主理人所期許的未來願景,將夠帶領人們認識台灣工藝,強化大眾對工藝的認知,以工業設計的角度出發將「傳統工藝」轉化爲文化及美感的符號,在市場出現產業需求時立即補位,將工藝以產業鍊的全面向的形式生存,就能唱起無時空限制永續傳承世代的工藝之歌。



活動推薦


跨界對談&手作體驗特邀場

跨界對談&手作體驗特邀場


邀請兩大工藝設計品牌代表分享【工業時代的衝擊工藝如何絕地逢生】,台中場另加入知名圖文創作者「下港女子」三人跨界對談!當天也將帶大家一同體驗【箔金漆藝麻葉窗花杯墊】手作樂趣!

■ 講師:手手設計師-Jon x 光山行漆藝工藝師-賴信佑
■ 費用:$600/組(講座+課程材料費)
■ 長度:100分鐘/場(講座40分鐘+手作60分鐘)
■ 場次:
12/07(六) 16:00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 9F
12/28(六) 15:00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10F [下港女子一起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