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7年起,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已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展現才華的國際舞台。每年,這個競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近千組作品參賽,歷年來讓上萬名影像創作者得以共襄盛舉。這些年來,不少優秀的攝影師在這個舞台上嶄露頭角,也有一些埋首努力、默默耕耘的攝影工作者,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
以競賽為開端的攝影創作育成之路
隨著年年舉辦國際攝影展及相關活動的經驗積累,台灣的攝影創作者潛力無限。為了進一步培育這些有發展潛力的攝影師,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提出——「夢想成真Ⅱ-吳東興攝影創作贊助計畫」。這個計畫不僅是一個「獎金」贊助,更是一個由「計畫」支撐創作產出的贊助,用以鼓勵、扶持影像創作者。

吳東興攝影創作贊助計畫的成果發表展
李威辰和湛文甫作為首屆獲選者。他們分享了各自攝影生涯的起點、對攝影的熱愛和對創作的堅持。對他們來說,攝影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更是一種對世界的重新認識和解讀。因著計畫的支持,他們得以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到創作中,並在2024攝影藝術博覽會中展示他們的作品,與觀眾分享他們的創作理念和成果。
以影像畫面重現每一段關係與連結—攝影師李威辰—
計畫在漫長的時間裡也迎來了最後階段,威辰持續的在遷移、貿易路線的拍攝,同時也將這期間所拍攝的外埔鐵砧山腳許宅以及相關研究做為文化資產的申請,這無非是對於許家最大的回饋,也因著計劃的進行更加深了威辰與遠親的連結,並且開始思考計畫「鐵山誌」的下一步以及方向。
為期10個月的「鐵山誌」拍攝研究計畫,威辰以外埔許家做為發展背景,創作一系列的影像作品,甚至透過書籍的方式將這期間的拍攝以及研究再次內化而呈現,威辰也期待在「鐵山誌」計畫可以是一個有實際影響力的計畫,牽起與許宅的更多連結。
◆個人網站:weichenli.com
◆Instagram:weichenegg
為期10個月的「鐵山誌」拍攝研究計畫,威辰以外埔許家做為發展背景,創作一系列的影像作品,甚至透過書籍的方式將這期間的拍攝以及研究再次內化而呈現,威辰也期待在「鐵山誌」計畫可以是一個有實際影響力的計畫,牽起與許宅的更多連結。
◆個人網站:weichenli.com
◆Instagram:weichenegg
紀錄台灣文化地貌:用影像書寫個人篇章—攝影師湛文甫—
回到計畫最後的創作階段,文甫來到了安平湯匙山的明清古墓區,完成計畫中「地鳴」最後的拍攝。安平的湯匙山見證台灣歷史的變遷,橫跨超越四個時代的文化堆疊,如今它不在是過去舊有的面貌,而是以一個嶄新的樣態呈現。茂盛的植被覆蓋小丘與逐漸失修的墓塚景觀形成強烈的對比,既蕭瑟卻也重滿生機。
經歷了漫長10個月的拍攝歷程,文甫試圖捕捉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之間的互動,以「鹹影」開頭、「身段」過場、「地鳴」落幕,再次梳理了土地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用影像重新轉譯成時代的符碼,用心感受時間永恆的流轉和時代更迭。
◆個人網站:wenfu-chan.blogspot.com
◆Instagram:wenfu_chan
經歷了漫長10個月的拍攝歷程,文甫試圖捕捉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之間的互動,以「鹹影」開頭、「身段」過場、「地鳴」落幕,再次梳理了土地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用影像重新轉譯成時代的符碼,用心感受時間永恆的流轉和時代更迭。
◆個人網站:wenfu-chan.blogspot.com
◆Instagram:wenfu_chan

計畫追蹤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