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6 影像藝術

透過影像記錄和圖像重組,捕捉台南鹽田地景風貌之美


SKM PHOTO 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 攝影 地鳴鹹影 湛文甫

● 2023「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獲獎人-湛文甫「地鳴鹹影」拍攝計畫追蹤報導(一)

社會的民間習俗、城市建築及自然景貌都是他創作的源頭
作為影像創作者的湛文甫,於輔仁大學研究所期間主修博物館學,並在2017年移居台南生活。對於南台灣在地的民俗風情有著特別情感的文甫,以廟宇民俗文化、城市建築以及自然景貌作為拍攝題材,計畫式的形成創作主題,陸續發表於各地美術展覽會,並取得多次競賽佳績,用影像表達他對於台灣土地的感謝與鍾情。

影像的創作有很多種,從攝影前的構思到親身力行,每一次都是重新再解讀創作的過程。而關於「地鳴鹹影」的由來,本就對台灣文化民俗地貌特別關注的文甫,藉由台南在地鹽田的故事做為攝影創作的出發,他將計畫分為地鳴(註①)與鹹影兩個部分,地鳴看似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文甫卻用不同的方式將地鳴與攝影融合。文甫緩緩地說到,假使我們把島嶼想像成一個主體性,它是非常具有活動力的,就像地震一樣;人們藉由不同的動物來描繪這個島嶼,以及其他活動的情形。而鹹影就有如他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場域台南,從鹽田、魚塭到海口都是他作為創作的地點。
註①:是指地震前因地震波能量傳導的聲音。



「地鳴鹹影」是一個長達10個月的拍攝計畫,在這10個月裡以不同的季節作為區分,隨著季節的變化地貌也會有所更動,任這些稍縱即逝的畫面也無法逃過他的相機中。在計畫拍攝的前期,很幸運地正值面琵鷺度冬的季節,經過台南鳥類生態攝影家-王徵吉老師的啟發,他毅然決然地添購了攝影設備,以蹲點的方式著重濕地生態的踏查,希望就此將黑面琵鷺納入景帶鳥的畫面之中。




從不熟悉到熟悉,全新的體驗帶來新的感受…

過去多拍攝民俗活動地貌的文甫,這次的濕地生態及鳥類的觀察拍攝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在多次的前往台南及高雄沿海濕地後,從對黑面琵鷺的不熟悉到漸漸了解他們的習性,也幫助他在這個計畫中拍出完美的作品,不僅如此在鹽田的拍攝中,也關係到在不同光線和天氣下,鹽田的景色也會也所不同,這不僅讓他再次感受到鹽田濕地的美好以及周遭的自然風貌及人文特色,也激起了他想讓更多人關注這塊令人不勝枚舉的土地樣貌。


▲圖/安順鹽場拍攝

更多關於文甫的計劃後續以及他將如何把地鳴所呈現出來,也將會在往後與大家分享,完整的作品也將會於2024 SKM PHOTO展出,敬啟期待!!!


湛 文 甫

湛 文 甫


圖右:台南鳥類生態攝影家-王徵吉老師

2023 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 獲獎人
2023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入選]
2022 臺南國際攝影節攝影上桌Photo GO [評審獎]
2022 臺中市第27屆大墩美展攝影類 [首獎]
2022 臺灣美術新貌獎 [評審團獎]
2020 南瀛獎攝影類 [首獎]
2019 桃源美展攝影類 [首獎]
2018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入選]
2016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入選]


2015 PRIX DE LA PHOTOGRAPHIE, PARIS (PX3) [Honorable Mention]
2014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IPA) [Honorable Mention]
2012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入選]

參考資料:
.台南攝影上桌PHOTOGO|參展藝術家 訪談5|湛文甫 張士飛 許鎮富https://www.1imageart.com/post/photogo05
.線上藝廊https://todaay.artemperor.tw/artist/4171
.文甫個人網站https://wenfu-chan.blogspot.com/
.用第五色點亮信仰 – 影像創作者 湛文甫 訪談https://www.ricoh.com.tw/events/searching-out-of-frame
.藝術銀行https://artbank.tfaf.org.tw/work_page.aspx?RNO=MXMRMSM8MAMZM8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