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獲獎人-湛文甫「地鳴鹹影」拍攝計畫追蹤報導(一)
社會的民間習俗、城市建築及自然景貌都是他創作的源頭
作為影像創作者的湛文甫,於輔仁大學研究所期間主修博物館學,並在2017年移居台南生活。對於南台灣在地的民俗風情有著特別情感的文甫,以廟宇民俗文化、城市建築以及自然景貌作為拍攝題材,計畫式的形成創作主題,陸續發表於各地美術展覽會,並取得多次競賽佳績,用影像表達他對於台灣土地的感謝與鍾情。
影像的創作有很多種,從攝影前的構思到親身力行,每一次都是重新再解讀創作的過程。而關於「地鳴鹹影」的由來,本就對台灣文化民俗地貌特別關注的文甫,藉由台南在地鹽田的故事做為攝影創作的出發,他將計畫分為地鳴(註①)與鹹影兩個部分,地鳴看似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文甫卻用不同的方式將地鳴與攝影融合。文甫緩緩地說到,假使我們把島嶼想像成一個主體性,它是非常具有活動力的,就像地震一樣;人們藉由不同的動物來描繪這個島嶼,以及其他活動的情形。而鹹影就有如他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場域台南,從鹽田、魚塭到海口都是他作為創作的地點。
註①:是指地震前因地震波能量傳導的聲音。
社會的民間習俗、城市建築及自然景貌都是他創作的源頭
作為影像創作者的湛文甫,於輔仁大學研究所期間主修博物館學,並在2017年移居台南生活。對於南台灣在地的民俗風情有著特別情感的文甫,以廟宇民俗文化、城市建築以及自然景貌作為拍攝題材,計畫式的形成創作主題,陸續發表於各地美術展覽會,並取得多次競賽佳績,用影像表達他對於台灣土地的感謝與鍾情。
影像的創作有很多種,從攝影前的構思到親身力行,每一次都是重新再解讀創作的過程。而關於「地鳴鹹影」的由來,本就對台灣文化民俗地貌特別關注的文甫,藉由台南在地鹽田的故事做為攝影創作的出發,他將計畫分為地鳴(註①)與鹹影兩個部分,地鳴看似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文甫卻用不同的方式將地鳴與攝影融合。文甫緩緩地說到,假使我們把島嶼想像成一個主體性,它是非常具有活動力的,就像地震一樣;人們藉由不同的動物來描繪這個島嶼,以及其他活動的情形。而鹹影就有如他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場域台南,從鹽田、魚塭到海口都是他作為創作的地點。
註①:是指地震前因地震波能量傳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