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於南台灣屏東的軍人家庭,從小就愛畫畫的鄭開翔與父親一樣投身軍旅,基於對畫畫的熱情,所以選擇了政戰學校就讀,原本希望能夠在軍中發揮繪畫的長才,卻在下部隊後有了不同的想法。
「下部隊後勤務很多、每天過得很充實,不僅沒有時間創作,也常常因為畫畫而被大家調侃是個天真浪漫的人,原本期待繪畫的技能能夠為部隊有所貢獻,但後來還是選擇回歸身為軍人的本份,於是就放下畫筆繼續充實的過軍旅生活。」鄭開翔談起自己因為身為軍人的使命而必須放棄畫畫時,顯得有些落寞。
從軍前鄭開翔的作品大多以傳統的油畫、國畫為主,從軍後則開始嘗試以插畫或漫畫形式創作,也曾參加「創意市集」,嘗試在安全帽、口罩等異材質上創作。談到這裡,鄭開翔忍不住補充了一句:「畢竟年輕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看到嘛!」直到他看到由加百利.坎帕納里奧所寫的「手繪城市」這本書,這才驚覺原來畫畫可以這麼日常!於是他愛上了這種創作方式,也改變了他的人生。
從軍前鄭開翔的作品大多以傳統的油畫、國畫為主,從軍後則開始嘗試以插畫或漫畫形式創作,也曾參加「創意市集」,嘗試在安全帽、口罩等異材質上創作。談到這裡,鄭開翔忍不住補充了一句:「畢竟年輕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看到嘛!」直到他看到由加百利.坎帕納里奧所寫的「手繪城市」這本書,這才驚覺原來畫畫可以這麼日常!於是他愛上了這種創作方式,也改變了他的人生。
從城市速寫中獲得啟發
對於城市速寫,鄭開翔分享他的看法:「城市速寫其實是希望人們能夠放慢腳步,實際感受、體驗城市周遭的氛圍,也因為五年來持續的創作,改變了我對於城市的看法,也同時改變了我創作與繪畫的方式。」
用溫柔的心重新認識城市
剛開始創作「城市速寫」的他,其實只想要找一些城市中有趣的房屋,但隨著不斷的探索,讓他發現原來城市中有許多不曾看過或忽略的地方,尤其身處於新舊時代交替的節點,許多寶貴的文化媒介正在快速消逝,這也開始改變了他對城市的看法,決定用創作者的觀點勾勒出這些「城市紋理」。
為了保留老屋完整的面貌,重視線條美感的鄭開翔認為,作品的線條比上色還要重要。以街屋系列作品來說,每次在他開始速寫前,會先仔細觀察房屋的外型與結構,接著考慮構圖的美感將畫面「去蕪存菁」,僅留下老屋本身的樣貌,去除會干擾主題的背景、雜物。「比方說房屋旁的路燈或電線桿,對我來說就像是從房屋延伸出去、具有生命力的線條,尤其當上面貼有傳單或纏繞著電線時,就能夠替作品帶入更多的故事性。」鄭開翔說明他創作的取捨原則。
為了保留老屋完整的面貌,重視線條美感的鄭開翔認為,作品的線條比上色還要重要。以街屋系列作品來說,每次在他開始速寫前,會先仔細觀察房屋的外型與結構,接著考慮構圖的美感將畫面「去蕪存菁」,僅留下老屋本身的樣貌,去除會干擾主題的背景、雜物。「比方說房屋旁的路燈或電線桿,對我來說就像是從房屋延伸出去、具有生命力的線條,尤其當上面貼有傳單或纏繞著電線時,就能夠替作品帶入更多的故事性。」鄭開翔說明他創作的取捨原則。
感受城市中堆疊的生活感
鄭開翔的街屋系列作品總讓人大讚「好有台灣味」,不過當他反問為什麼時,大多數人都說不上來什麼是台灣味,於是他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的作品,發現這些街屋中都藏有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城市符號」,像是鐵皮屋、紅磚、騎樓、水塔、鐵花窗及大大的招牌,這些符號不僅讓老屋變得很可愛,也讓老屋堆疊了生活感與生命力,這樣的觀察角度被鄭開翔稱作「台式視角」。
為什麼要美得像國外?為什麼不能美得像自己?
「每次跟大家說到台灣的招牌很可愛,其實我自己心裡都有點矛盾,因為這些並不是典型的美,甚至有人說這是城市美感的亂源,但我就是喜歡畫招牌,因為舊式的招牌不僅製作的過程繁瑣,招牌上的字也像你我的名字一樣,被賦予著某種期望,所以在速寫的時候一邊推敲背後的故事與意義,一邊試著用筆勾勒出背後的情感,這樣的感受其實很有意思,這也是我所謂的堆疊生活感。」鄭開翔像個發現寶貝般的孩子,眼神裡閃著光采。
說到招牌被評為城市美感的亂源,鄭開翔也分享了他的看法:「我認為應該用更包容的心去看待城市的街景,這樣才能夠在新舊交錯的不協調感中找出平衡的美,而不是因為覺得新的才好而拆掉舊的。比方說有人覺得老屋阻礙了城市的發展與進步,但拆掉老屋重建新大樓就代表城市進步嗎?如果是這樣,京都的房子難道都應該拆掉嗎?這點很值得讓我們去思考。」 這也是城市速寫帶給他的啟發。
說到招牌被評為城市美感的亂源,鄭開翔也分享了他的看法:「我認為應該用更包容的心去看待城市的街景,這樣才能夠在新舊交錯的不協調感中找出平衡的美,而不是因為覺得新的才好而拆掉舊的。比方說有人覺得老屋阻礙了城市的發展與進步,但拆掉老屋重建新大樓就代表城市進步嗎?如果是這樣,京都的房子難道都應該拆掉嗎?這點很值得讓我們去思考。」 這也是城市速寫帶給他的啟發。
Do it!設不設限都是好作品
用畫畫的方式來記錄城市,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從事城市速寫創作以來,每次看到其他國家不同風格的城市速寫作品,鄭開翔總會對於那些以童心與玩心出發、毫不在意美感的畫作特別有感覺,雖然稱不上美感,但那些有趣、好玩的創作能夠讓看到的人,同步感受到作者的快樂與幽默感。
「國內的創作者因為教育體制的關係,比較無法像國外的速寫創作那樣無拘無束,所以我自己在追求精進技法的過程中,同時也很希望還能保留多一點孩子的天真,和玩耍的幽默感。」鄭開翔笑笑地說著。
「國內的創作者因為教育體制的關係,比較無法像國外的速寫創作那樣無拘無束,所以我自己在追求精進技法的過程中,同時也很希望還能保留多一點孩子的天真,和玩耍的幽默感。」鄭開翔笑笑地說著。
在稍微停頓思考後,他接著說:「有次朋友的外國朋友們來台灣,一到了風景區就掏出小本子來畫畫,我驚訝地問朋友說他們也是城市速寫畫家嗎?朋友笑說他們一個是攝影師、一個是吉他手,兩個人都跟畫家扯不上邊。看到他們開心畫畫的樣子讓我非常羨慕,所以我之後常跟朋友們說,畫畫跟技巧、職業無關,不需要去擔心別人的看法,想畫就隨心所欲地拿起筆來畫,只要能夠從畫畫中獲得快樂就好!」話雖如此,在他的速寫生涯中,也曾經有過被誤會的經驗。
以往他大多以旁觀者角度觀察、創作,近期因為有感故鄉的樣貌快速改變,許多充滿回憶的老屋都逐漸消逝,於是決定畫下老家屏東市計畫被拆除的西市場,以一對一的方式記錄每一攤,不過卻被攤商們認為另有目的而不願配合,更甚至態度不佳。
以往他大多以旁觀者角度觀察、創作,近期因為有感故鄉的樣貌快速改變,許多充滿回憶的老屋都逐漸消逝,於是決定畫下老家屏東市計畫被拆除的西市場,以一對一的方式記錄每一攤,不過卻被攤商們認為另有目的而不願配合,更甚至態度不佳。
隨時來場城市的探險之旅吧!
「城市速寫跟寫生比起來又多帶入了一種旅遊的元素,如果能夠放下手機、相機,改由畫畫的方式感受城市的生命力,城市將會變的跟印象中完全不同。就算是同一個地點,也能發掘到不同的景象,白天有白天的活力、夜晚有夜晚的寧靜,一年四季各有風情,就看你如何來感受、觀察它。」鄭開翔再次詮釋城市速寫的獨特與美好。
總是用步行來觀察城市的鄭開翔說,雖然觀察的範圍相較於開車或騎車小很多,但是在觀察時可以仔細研究,同時也比較安全,對他來說這就是一種捨得。
總是用步行來觀察城市的鄭開翔說,雖然觀察的範圍相較於開車或騎車小很多,但是在觀察時可以仔細研究,同時也比較安全,對他來說這就是一種捨得。
既然無法短時間內改變城市的美學,不如試著從現況中找出城市之美

「我很想透過這樣的行動喚起大家重視自己的生活周遭,在城市探險的過程中,許多老屋的故事與背景,我也是透過事後的研究跟調查才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才能發掘出有趣的故事背景與在地文化,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更了解自己家鄉的好方法!」為了跟大家分享城市的美好,鄭開翔在書中的每一件作品旁,都以註解的方式加上了他所知道的故事,除了替作品畫下完美的句點外,也希望透過資訊的傳遞,讓更多人能夠用溫柔的心來重新認識我們的城市。
專訪花絮
編:從事城市速寫過程,有遇到什麼特殊的心境轉換嗎?
鄭:其實當我在畫街屋的那一年中,心中有點害怕甚至會刻意漠視我的老家屏東,雖然我清楚屏東在快速轉變、許多老屋都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但每當朋友跟我說哪邊要拆了或你應該要去畫的時候,那個「應該」讓我感到非常大的壓力,那時候我甚至問自己「我真的該承擔、能承擔這個文化紀錄的重責嗎?」 但是在我畫了各地方的街屋,跟大家分享了許多在地的文化與故事後,我決定不再逃避,盡自己所能去紀錄屏東的文化與城市紋理,畢竟這裡是我的根,也希望大家都能夠為自己的家鄉留下一些紀錄與軌跡。
鄭:其實當我在畫街屋的那一年中,心中有點害怕甚至會刻意漠視我的老家屏東,雖然我清楚屏東在快速轉變、許多老屋都面臨被拆除的命運,但每當朋友跟我說哪邊要拆了或你應該要去畫的時候,那個「應該」讓我感到非常大的壓力,那時候我甚至問自己「我真的該承擔、能承擔這個文化紀錄的重責嗎?」 但是在我畫了各地方的街屋,跟大家分享了許多在地的文化與故事後,我決定不再逃避,盡自己所能去紀錄屏東的文化與城市紋理,畢竟這裡是我的根,也希望大家都能夠為自己的家鄉留下一些紀錄與軌跡。

▍ 是誰切洋蔥・全台巡迴展
What'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