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工藝設計

木質生活的未完成形:在氣味與材料間,聽見工藝的流動-璞草園、優木良品團隊專訪


木質生活展 TAFW 璞草園 優木良品

由路力家器具、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與新光三越共同主辦「2025 木質生活展」,有別以往家具展形式,今年特別以《未定的輪廓》為主題帶來〈尚未成形〉、〈未成之聲〉及〈日常輪廓〉三區,集結來自台灣各地的木作人,呈現木作家具從初始到各個階段的細膩樣貌,最終成型進入溫柔而迷人的進程。

在展覽正式開幕前,搶先獨家採訪台灣在地品牌:璞草園及優木良品團隊,也是貫穿今年主題展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與我們分享展覽幕後的獨家秘辛!


圖片提供:璞草園

璞草園主理人和哥,談起蒐集地景氣味的故事時,彷彿是昨日之事。對於枝微末節記憶猶新,聽著他爽朗的語氣及細緻的敘述,訪談期間彷彿還原了當年在山林裡初次採樣時的潮濕氣息。

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承辦之「優木良品」是嘉義市木產品的認證計畫,為推廣嘉義市的木都文化,這兩年則漸漸轉型為推廣國產木材及台灣的木作工藝文化,負責執行此專案的郭致維經理語速輕盈,談起與木頭有關的一切,從訪談的語調中就可以聽見他滿腔的熱忱。


左圖-璞草園主理人和哥森林尋香之路、右圖-優木良品致維至木材廠拍攝

兩個品牌為今年展區提供了原木、板材、精油與林業知識,踏進展區感受場域多元的木作內容,:一邊是木材,帶著纖維、紋理與時間的重量;另一邊是氣味與聲音,讓觀者彷彿能親臨製作木工藝的現場,透過感官體驗回朔到木作工藝的源頭,循線看見木作工藝家具的生命旅程。

優木良品:森林,是木材最初的起點

「這是一個一定要慢下來的產業。」致維與我們分享從森林到板材最後才是家具及生活用品的歷程。台灣潮濕的氣候讓國產材常常「太活潑」,乾燥過程容易變形,增加耗損。致維語氣裡透著一點無奈:「國際市場上的歐美木材因為地理及氣候的關係,板材質量相對穩定得多。然而,台灣的樹卻因為生長快、水分多,疏伐後再製成板材的過程需應對不穩定的氣候考驗製材的耐心及經驗,若是乾燥如果太快,就會整批報廢;而太慢,又來不及應用。」


圖1:柳杉(璞草園提供)、圖2-木裁切處理(優木良品提供)

致維舉例說,柳杉、台灣杉、二葉松,這些台灣針葉樹各自帶著不同的氣質:柳杉紋理清楚、色澤淡雅,像年輕人般直爽;台灣杉則有粉紅與褐色交錯的色澤,穩重中帶點羞赧。在「尚未成形」展區裡,觀者能看見這些木材的原貌:有的沉穩細密,有的溫潤鬆軟,有的帶著強烈氣味。致維希望大家理解,每件家具與工藝品,最初都來自這樣真實而樸拙的材料。

從山到桌的旅途,台灣木材的前世今生

在「未成之聲」展區,觀眾將走入一個模擬木作工藝師工作室的環境:設計草圖、製成工具、家具部件錯落其間,耳邊響起刀具與木材的摩擦、砂紙細細打磨的節奏、鉋刀劃過纖維的聲響,這些誠實的聲音記錄著工藝進行的每一步。現場設置「木材觸摸區」,由優木良品提供各式材種,觀眾能直接觸摸紋理、觀察年輪,觸感中讀出時間的痕跡;「氣味體驗區」則以檜木、扁柏、樟樹等氣味鮮明的木材為主,透過「前、中、後味」的層次,讓觀眾嗅見樹木的生命記憶。另一側的「工坊工作桌」不只是示範,更是聲音採集的現場:從刨木、鋸切到機具運作,所有工序的聲響被轉化為展品,讓人真實「聽見工藝」。


圖片提供:里爾家具

璞草園:森林,是分秒改變的場域

和哥聊起璞草園從提煉香草精油轉向紀錄地景氣息的契機時,略有無奈地說:「其實台灣並不是香草精油盛名的國家,一部份是因為氣候,另一部分則是因為產業發展的時間相較年輕,於是我們就在思考,如何呈現台灣特有的地景氣味?因而想到了前往森林以台灣特有種樹木的氣息為起點,做出極具特色的木質調精油。」

和哥最初想像中的入森林採樣,就是取疏伐後的枝材進行提煉,以為就能還原森林的氣息,然而前幾次所提煉的味道,竟然帶著尿騷味,且混雜著既潮濕又腐敗的腥味,是不可能讓人喜歡的氣味……。

接著和哥改變策略與學界合作,從合法進山到方法論、從樹種到空氣的配方,建立一套「真實還原」的嗅覺地景。


圖片提供:璞草園

「我們為什麼不只採植物?還連同空氣一起採樣?」和哥語速加快,像是想到什麼了不得的祕密。他笑著說,璞草園正是選擇「還原森林的氣味」,而不是討好消費者的既有印象。在地景脈絡中,單一植物的味道往往不討喜;真正讓人覺得「舒服」的是森林空氣中的比例關係,是大家熟知的「芬多精」。因此團隊選擇以配香(依成分比例重建環境釋放)而非傳統調香(追求單體或名目),將大自然的芬多精進行科學化拆解,找出其中暗藏的氣味密碼,讓其真實還原。重新建構大眾的嗅覺語彙,真實先於記憶,記憶再回到生活。

七種地景性格的氣息流動,深入樹林的感官享受

璞草園提供單方精油(多採疏伐材來源),以「木材成為板材之前」的狀態做真實還原。以下介紹七款台灣特有木種精油的風韻及氣味。


圖片提供:璞草園

➥ 檜木(紅檜/扁柏):「家具行的味道」其實多半來自漂流木或長期風乾材;在森林裡,檜木的真實氣味更細緻、帶葉片與林地濕潤感。團隊選擇真實還原而非迎合大眾印象——與其像,不如舒服、可信。
➥ 五葉松(俗稱松木): 松類在某些環境會產生降低環境木種的多樣性,深化單一樹種存活的特性(翻譯:引雷電燃燒整片樹林,別的樹種死光光,只有松木可以獨活);因此疏伐與管理是保育而非對立。松針覆地影響林下萌發,亦牽動整體氣味背景。
➥ 柳杉: 前段略近香杉,尾韻更細緻。加工與熟成期相對較短,六個月可達穩定狀態,是建立資料庫的重要起手式。
➥ 香杉: 帶微辣感、穿透力強,與紅檜共存帶來的濕冷及溫差環境,使其層次鮮明。
➥ 台灣杉: 首煉時曾出現潮濕+氨騷調的不適感;經九個月熟成後風味逆轉,展露豐富層次。其生長型態與環境選擇(避雷、競高)亦反映在油質個性上。
➥ 樟樹(香樟/牛樟): 樟系葉與木的氣味差異顯著。香樟常被用作配方的「橋」,圓潤整合其他樹種的尖銳輪廓;牛樟氣味更強烈,易與香樟混淆,需精確辨識與利用。
➥ 肖楠:被稱作「神佛之氣」。木質相當「宮殿感」,葉相則圓潤高雅,同一棵樹呈現兩種世界。其油水比例、樹蠟特性使水蒸氣蒸餾溫度需拉高至約120°C,提煉技術門檻較高。

這是一場能看見紋理、摸到時間、聽見木作聲響,還能把木塊的芬芳帶回家的展覽

展場將展示多款疏伐材之原木樣、板材面,讓大眾透過視覺觀看認識家具材的原貌。展間收錄木工製成的十種工序聲響:刨、雕刻等,建立「手作聲景」。單方與複方雙軌精油體驗,從樹種辨識到地景還原,讓觀眾以嗅聞走完一條林道。最終以天然材料回到日常,不追求便宜、而是耐用與少消費的意識,從環境、加工到使用的永續感,讓「木材」之外的氣味與風格進入生活,形成更完整的文化與產業循環。

一位用耐心守護木材的紋理,一位用嗅覺打開森林的祕密。致維與和哥看似走在不同路上,但在這場展覽裡,他們的理念交會——都在提醒我們:工藝不只屬於完成品。在訪談最後,兩人不約而同地把話題拉回「生活」本身。致維語調溫和:「我們希望大家少一點無謂的消費,讓木材的耐用性回到日常。」和哥則補充:「木質生活,不是買一張桌子,而是從氣味、聲音到材料本身,都能進入每個人的生活細節。」


於是,「尚未成形」與「未成之聲」不再只是展區名稱,而是一種態度:工藝的珍貴,不在於終點,而在於那段仍在呼吸、尚未完成的過程。9/26(五)起,一起走入、沈浸「木與森」的世界!透過五感帶您從木頭的色澤、紋理到氣味認識不同木材的獨特之處,現場超過 20 家台灣木工坊與「新藝商號x小木器」選物推薦,透過工藝師與設計師的巧手與巧思,各自表述木質生活的理想模樣。


Exhibitions


展覽資訊


2025 TAFW 木質生活展

2025 TAFW 木質生活展


實木家具之所以動人,不只是因為質感與耐久,而是它誠實地透露出製作者與生活的本質——那種與時間共處、無法完全控制的真實;在這裡,你或許會找到一張陪伴你度過悠閒午後的椅子、一件承載情緒的擺飾、讓家人團聚的餐桌甚至是一抹清新療癒的山林氣味—來吧!與屬於你生活的木質,相遇吧!

▪ 展期:2025/9/26(五)-10/6(一) 11:00-21:30
▪ 地點: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 9F宴會展演館
》全展區免費入場,部分活動採線上報名,額滿為止;詳情請至官網查詢(culture.skm.com.tw)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