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9 影像藝術

專訪報導|2023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評選記錄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攝影

每每參與新光三越國際攝影評選大賽,都讓我興奮。遙想著第一次初見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已是 2012年的故事,初見五張系列影像創作帶來的震撼,依然記憶猶新。每年攝影比賽的獲獎作品,彷彿是反映了評審的審美能力水平、參賽者的作品內涵,以及當代文化的風格取向與表現趨勢。透過今年評審的視角——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名譽理事長 康台生、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 林平、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助理教授 鄧博仁、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 吳政璋與資深商業時尚攝影師 邵亭魁,一連串難以參透的評選歷程,讓我們近距離探究當代的價值與意念,貼近台灣影像創作者的此時此刻。


圖|2023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完整系列作品歡迎至展覽現場參觀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最大特點是透過五張系列作品來敘述一則影像故事,創作主題由攝影者自訂,攝影者必須於創作時重新「解構」視覺藝術、思考作品的起承轉合、並將影像輸出以實體圖像呈現。最後一點是生活於現代的數位創作者相當缺乏的能力,我們慣於在螢幕上欣賞影像,易忽略影像輸出於紙上的解析度、發色能力甚至是觸碰的質感等,因此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考驗的是作為一名影像創作者對於作品是否具備完整的敘事能力。

綜觀今年作品,看到面對人性及生命議題有許多角度、以鏡頭視點反諷環境中的政治符號,這些都來自創作者的有所感-攝影家・吳政璋

在攝影技術門檻最低的時代,人人都可以輕易製造影像拍出照片,但要能吸引評審目光的主題,往往與當代關注的議題不謀而合。這幾年因為新冠疫情,向外探索被制約侷限,內觀自省眾人意識下的結果是,我們相對容易被帶有:生命價值、政治人權、情感美學的作品給吸引。


圖|2023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完整系列作品歡迎至展覽現場參觀



資深時尚商業類型的影像人,同時為邵亭魁攝影工作室的負責人——邵亭魁老師對於賽制中的影像給出了一段相當詩意優美的註解:「一張照片可以代表一段話,五張照片可以想像成一首詩;何時押韻何時串連,反映了攝影者是否具備創作出個人的影像詩詞的能力。」

對他來說能吸引目光的作品反而不是特別另類的主題,對於生活純粹的感受是能瞬間地走到同為攝影者心理的。他敘述著雖未被選取上的系列作品,影像內容為透過工地帆布上的洞所望出去的世界,五張照片的對焦與色彩皆有所呼應,形成和諧卻不失韻味的系列美。





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林平,過去為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館長,對於影像作為藝術的觀察有一套自我的理論,她表示:以藝術的角度來說「拍攝」只是一種創作的媒介,一個優秀的系列作品必須包含「主題的思維」、「美的構圖」、「敘事的脈絡」以及「視覺創造性」,攝影者要將單純的「紀錄」加入上述的特性才能呈現好的攝影創作。


寧願「小題大作」也不要「大題小作」-攝影家・康台生

不流於五張無關聯的作品集合,或五張「好看」作品的集合,是年年新光三越國際攝影評選大賽,即便更換評審團隊卻也不喪失的評選標準。近年來,當代攝影對美的定義已經悄悄改觀,「美」並不只存留於外表上,進而提升至精神心理層面的美。今年,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展邀請你走入展場,共同探究當代攝影價值的美。



展覽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