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藝的存在,必須來自於創作者所投入的長時間心力與製作,每件工藝作品除了擁有本身的材質特色外,也因在製作過程中與各式工具的敲擊成形,而擁有了屬於每項工藝的特色及工法。 |
|
![]() |
|
本次邀展作者趙丹綺精研鍛敲技巧,從製作瓶子、罐子直至茶壺,都留下最低限度的形體美感與精確的使用功能;黃淑萍作品則透露出溫婉細膩和週詳的思慮,不論是裝飾配件或生活用品,都極為巧緻上心;楊炘彪將竹藤編製、漆藝髹飾和金屬工藝完美貼合,再現傳統的瑰麗特色;吳竟銍是位燒製空窗琺瑯的高手,豐富的想像力讓古老的琺瑯技法有如新穎的詩篇,在作品中曼妙展開;廖偉淇把鍛敲當作修鍊手與心的工具,金屬從全平面到立體蜿蜒,留下縝密千鍛錘痕與百煉的彩麗火澤。端詳這幾位青年創作者初試啼聲的得獎作品與現今的創作,蘊含著時間長軸裡深刻埋下的根基與寬闊創造力的濃縮,我們可以將它看做是台灣金工界的一個角落縮影,但它同時也是將金工創作推向另一個高峰的小巨浪。 | |
![]() |
![]() |
> 綻放香器|黃淑萍 銀、銅、琺瑯 8X8X8 cm 綻放系列香器,取材自大自然中的花為主要意象,將花之香氣與承載香的香器作一完美連結。在機能方面,為了將落下之香灰隨時收藏於底座的銀製的香器中,設計製作一個由琺瑯燒製的小盤,置於其上,如此,香灰落下時,即可收集於銀器之中,不會影響香器之美觀與整體感。 |
> 築構&足夠|黃明珠 銀 17X17X11 cm 作品都是不同單元體的不斷複製和組合而成的,以心裡理想的空間為規範,逐一的添加建造,如同一磚一瓦疊砌的概念,用整體和聚集的概念,一點一滴築構,傳達一個富足、溫暖的期許。 |
![]() |
![]() |
> 無際之際|廖偉淇 紅銅 35X27X30cm 金屬材料是在不斷反覆的退火、升縮鍛敲延展中完成器形及敲出表面線條肌理紋飾,再用硫化方法帶出表面的層次色澤。無際之際,非象之象,形色世界彼此之間無邊無際,靈感以觀摹具象造形之線條,敲塑出心境抽象造形之意趣。在千錘百鍊的金屬鍛造工法中潛心修習於創作物境之中。呈現一種形而上的心隨意走的創作過程,將技法轉化進入真善美的思想與行為境地。 |
> 荷包系列|趙丹綺 999銀、820銀、紫檀、生漆 12x14x7 cm 銀壺身以金屬鍛敲一體成型,緩緩建構銀壺整體。部份利用皺縮法製做,借由820銀內含少量銅而兩種金屬熔點不同的特性,造成銀的流動與收縮,使金屬表面呈現猶如皺紋、樹皮等自然且深刻的紋路。把手與壺蓋之設計特採用複合媒材結合方式,將「木質」與「銀器」兩種溫潤媒材融合。木質部分歷時月餘細塗天然生漆多層以符合實用功能。 |
![]() |
![]() |
> 朵朵|楊炘彪 桂竹、950銀、天然樹漆 每個約8×8××12 cm 作品以台灣桂竹穿插編織包覆銀製茶杯外層,呈現竹纖維細膩的線條美感並具有隔熱效果,多重紫色天然樹漆的塗裝,增顯優雅浪漫與華美質感。 |
> 愛情使人盲目|吳竟銍 紅銅、琺瑯30×30×30 cm 在愛情裡總是我們總是盲從的追尋自己所愛,樹枝畫草畫過眼眸,影響了視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