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展覽


Exhibitions



超現實-自我意識的浮現主義

攝影自我意識的浮現主義,是攝影人自我「慾望」的顯現?還是個人自我「認知」表徵,所造成爾後的集體「普遍意識」視覺;在黑格爾哲學中的「自我意識」,最終是否能成為主宰眾人的整體意識觀感?

繪畫藝術是一個捕捉、記錄及表現不同創意目的的形式,繪畫的創作可以是自然現象、具象、抽象及敘事性質的象徵主義演化,在繪畫藝術中,創作者的藝術行為利用擬模的方式、用筆繪構圖、將其自我美學的演化描繪在圖板上,藉以表現出繪圖者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之目的。當1886年,英國人彼得亨利‧艾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發表了一篇名為「攝影:一種繪畫藝術(Photo:A Pictorial Art)」的論文,因而催生了「畫意攝影主義(Pictorialism)」,而畫意攝影主義的概念產生何嘗不是「繪畫藝術」的「進化」衍生;創作者只是將畫筆轉化成光影鏡頭,而畫意的概念是萌發攝影發展最基礎的最初集體想像,但當集體想像匱乏時,自我意識的主張便開始慢慢浮現,而這一支鏡頭畫筆開始詮釋不同的攝影畫意藝術,自然、生活、紀實、具象、抽象....等,在攝影藝術的解構中,「自我意識的浮現主義」成為主宰攝影影像藝術工作者最強而有力的藝術技巧。

超現實主義是一場始於 1920 年代初的藝術運動。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在 1924 年發佈了超現實主義宣言,將這場運動定義為「純粹狀態下的心理無意識行為...在不受理性控制的情況下,免於任何美學或道德關注。」而超現實主義也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攝影藝術創作者廣泛使用,攝影者在鏡頭下創造一種現實與夢幻、具象與抽象之間的奇特寫真,將其自我意識的浮現注入影像中,達成其攝影所要傳達的自我意識的浮現主義,進而化成「黑格爾哲學」中的共識感;「自我意識的浮現主義」在創作的過程中有著深層的藝術使命,一個期待性的創作使命。






SKM PHOTO 得獎作品展

SKM PHOTO 得獎作品展


一個為專業「攝影人」所創立的攝影視覺藝術平台,活動藉由攝影者自訂主題,以五張系列作品創作,讓攝影者在創作時重新「解構」攝影視覺藝術的角度,思考作品的起承轉合,分解觀景窗中物件元素所構成的獨有視覺畫面,傳達具個人且完整的創作概念及視覺藝術風格,挑戰自我,讓參與者發揮所喜好攝影風格⋯⋯Read more>

Read more









班傑明.埃弗里特 攝影展

班傑明.埃弗里特 攝影展


冥想成為他創作的方式,得以在現實世界冒險中取得相同的情感經驗;在移動與靜止之間交替,班傑明.埃弗里特在現場使用相機、在工作室利用數位繪畫技術結合內在和外在創作經驗。他的工作通常開始於有關於意識和感知的文學或概念研究,影響範圍從傳統佛教修行到當代科學和心理學,並尋找適合探索⋯⋯Read more>

Read more


林厚成 攝影展

林厚成 攝影展


影像如流水一般,不停地拍打海岸,背著相機,帶著沈重步伐,緩慢的向前,儘管每次只有一公分,但還是都在前行。現場在觀景窗中被慢慢塑形,伴著模糊的記憶,一起湧上心頭,拼湊出身體與記憶的所在,透過黑白的強烈擠壓,大到無法準確還原現場顏色時,黑白縫隙之間就會繃出一個微渺空間,中間產生一種⋯⋯Read more>

Read more


蔡昌吉 攝影展

蔡昌吉 攝影展


對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來說,視覺是選擇性的,像一種無形的手指,在周圍空間中運動,走到能發現各種事物的地方,然後觸動它們,捕捉它們,掃描它們的表面,尋找它們的邊界,探究它們的質地;視覺在此語境中是一種主動性很強的感覺形式。雖然蔡昌吉的攝影題材較傾向於社會性的指涉,然其畫面⋯⋯Read more>

Read more


Event Information


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