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影像藝術

踏入雲上的梨山華崗,用影像視界重新定義國界與人文—攝影師張良一專訪


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 張良一 影像藝術 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

主修經濟的張良一在大學時期愛上了攝影,他笑稱自己念的是「淡水河邊大學攝影系」,因為當年的他只要學校沒課,就經常背著相機跟三五好友沿著河畔拍攝,捕捉城市裡流動的光影與人文。畢業後的他「以用相機工作」為志向,因緣際會下進入新聞媒體,曾任職於中央通訊社、中國時報和蘋果日報,用鏡頭記錄台灣社會邁向民主政治發展舉足輕重的歷史畫面。

作為新聞攝影最前線的要角,張良一拍下許多震撼人心的紀實畫面,然而在鏡頭之外快門之前的他,看待攝影與影像創作卻不只是紀錄的載體,如何更深入地刻畫地方人文乃至整個社會的變遷?於是,他決定開啟一個需要長期經營的原創紀實攝影系列創作。

雲霧間的華崗乘載異文化的真實故事

這些年來張良一與農業媒體「上下游 News&Market」有過多次合作經驗,他曾經因為要紀錄高山農業的畫面而前往梨山,在海拔 2450 公尺的山林間有一名為「華崗」的地區,在此找到了他想透過攝影所說的故事。

1960 年代國民政府在梨山地區成立武陵和福壽山農場,安置來台的退役老兵。1973年約 150 名退伍軍人來到華崗,成為這片土地的第一批開墾者。華崗並不適合種植溫帶水果,反倒因夏季濕冷的特性,形成全年低溫水氣十足的氣候,成為高麗菜的最佳生長地,「初秋」就是著名的高麗菜品種的名稱。張良一翻閱手中的照片悠悠地說:「這裡是台灣,但某些時刻,又像異鄉。」開墾至今的五十年間,華崗的居民組成幾經變遷,從最早的榮民,到台灣各地上山的農民,再到近年來大量的東南亞移工。人們來了人們又走,不同世代的高山上的出外人留下的是歲月與異文化族群所刻劃出的山城生活,也是台灣高山農業發展的縮影。


圖|2024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得主・張良一提供

高山農耕工作規律、單調且勞累,雨天或是農閒時的賭博就是最刺激的娛樂。在這裡因為賭博而失去的不只是金錢,更深層且無法逆轉的是,留下來的工作機會和異鄉親人的期待。「這個幾天前跟我通話的越南移工,就是在華崗種高麗菜靠寄回去的工資,養活他在越南生活的一家人。」張良一指著手機螢幕上的對話紀錄與我分享道。在華崗蹲點多年,最終以影像創作《雲上初秋》呈現華崗的故事。他拍下的照片裡,有百歲老榮民在房裡烤火泡茶聊天的午後,有農民在霧氣瀰漫的田間採收,還有移工們在工寮門上寫下的古蘭經文字。透過這些影像,觀眾得以窺見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角落,一個被時代與環境塑造出的「深山裡的異國」。


攝影贊助計畫與影像創作者所掀起的漣漪

攝影贊助計畫與影像創作者所掀起的漣漪



張良一的《雲上初秋》攝影計畫,獲得「2024 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的支持。這個由「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系列活動」 創辦人─吳東興發起,專注於資助台灣攝影創作者,讓攝影創作能深入社會故事並以影像紀錄流傳。





有了攝影贊助案的資助,張良一能夠多次深入華崗,甚至前往東南亞探訪在華崗工作的移工家鄉,長期觀察當地人的生活變遷。他說:「這些影像不只是地方誌,而是關於人如何在環境中求生存、找歸屬。」

《雲上初秋》不只是影像紀實畫面,更是一場關於台灣土地、人群與時代的對話。影像是他的語言,而他希望,這些照片能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另一個面貌,一個藏在山霧之後快門之下的故事。作為攝影工作者的張良一持續透過影像探索台灣社會的多元樣貌,並期待未來能夠透過更多作品,讓影像成為連結社會對話的橋樑。

Read more



展覽資訊


關於 2025 SKM PHOTO


年度最大攝影盛會-「2025 ART TAIWAN|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匯聚超過50組來自國際與台灣的優秀影像攝影藝術家,透過鏡頭表達其獨特創作風格;今年特別以「界線」為主題,探討攝影在表達與傳遞情感、觀點以及社會現象中的多重面向,揭示各種隱含的界線與界限;3/6-3/10@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 6F,展期現場舉辦多場精彩攝影講座,憑展覽票根另享活動週邊商品超值優惠!今年唯一一場,不容錯過的年度攝影盛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