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0 工藝設計

讓台製木藝住進你的生活日常專訪:原木圓生、土與木之間


工藝之夢 儀式生活節 原木圓生 土與木之間

台灣是個小島,卻擁有足夠豐饒人間的自然資源,大海與我們比鄰而居山林抬頭可見。自古在這片土地生活的人們就很了解如何以手藝打造生活物件,時至今日這份技藝與情懷在現代的原創品牌上依然清晰可見。今年的儀式生活節展覽探訪兩間以木藝之技創造生活家具的品牌,從設計研發、就地取材、工藝製作都能看見原創的驕傲。

用台式溫柔的藤編木椅驚艷巴黎的品牌——土與木之間

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有印象,家裡少不了一張木製的藤椅,長輩常在上面看電視或鄰近陽台處瞌睡。若是藤椅壞了,許多馬路口或高架橋下會有不定時出現的攤商開著小發財車,將木製籐椅一字排開就在街道上做起生意。那樣的景象是台灣最親民可愛的環節,也是台製家具最經典的風景之一。



土與木之間正是將此光景重新演繹的當代台灣設計品牌。以新穎的外觀設計彰顯不同的木頭紋理特色,將木料的溫潤與悠閒的藤編元素結合,創造出適合現代需求的特色家具與擺件。問起品牌主理人同時也是設計師的郭良旗,為什麼會想以木作及藤編這兩種工藝為產品製造的工法時,他提起過去自己於相關產業擔任家具設計師的故事。

「你知道蘇富比拍賣會有一年拍賣出驚人高價的椅子,就是來自明末的藤椅嗎?」他說起這個故事時眼中的光記憶猶新,接著提及很多著名的家具設計師一生的代表作就是一把椅子,這對家具設計師而言是非常榮耀的成就,以一張經典的座椅被世世代代的人記住。


製造家具的過程複雜繁瑣且需要漫長的磨練才有可能成師,「你要懂人體工學、材料運用、技術製成,在現代還要懂各種通路、行銷想辦法賣出去。」細數這一個個步驟以溫和謙虛的態度分享著,郭良旗的為人處事彷彿就像工作室裡的一張張籐製木椅,沈穩而帶著溫柔的光。






土與木之間的命名,概念來自將「土」、「木」二字結合的「本」字,以木為本,帶著這片土地的初衷為本心,郭良旗製作將這樣的用心植入每張出自他手的家具擺件裡,希望帶著他作品回到自己空間的人,都能感受到木質溫潤結合藤編休閒的優雅,讓空間的氛圍由一張椅子從此煥然一新。




選物推薦



擁有信仰精神的木作技藝,生活風格的家具品牌——原木圓生

過往製作神龕家具的工廠,製作了好多與神共處的家具在各家庭裡,創造出那一個屬於宗教與心靈慰藉的空間。然而隨著世代的推移人們的居住需求改變,住屋裡的佛堂與牌位逐漸挪移至家宅之外的其他專門祭祀的建築裡。市場的轉變讓以神龕家具為主要製造的木作產業也有了變化。「我從小就是在工廠裡長大的,這幾位木工師傅都跟我爸一樣看著我成長。」受訪的人是原木圓生及綿沐眠生的品牌主理人謝宗軒,他看到有點靦腆有些緊張,然而談起創辦原木圓生的初衷,話語之間説著過程與經歷,態度堅毅絲毫不怯懦。






最一開始是因為朋友露營桌椅想改造,知道我這邊有資源能協助調整,於是我就改造了第一件家具——木製的露營桌,幫身邊的親友解決問題後,過陣子親友的親友們因為看見了那張露營椅的好,也紛紛找上了門,商品口碑的傳說就在幾個營區傳開。訂單需求的增加讓謝宗軒決定打造一個有室內家居感的戶外家具品牌,原木圓生因而誕生。


哪一個轉型家業的故事沒有波折?承接家中的木作工藝技術一點都不容易,光是要求師傅按設計圖紙上表定的規格製作就迎來歧見,文公尺(又稱魯班尺)的小格子彷彿是就是他們來回溝通的間距,問起謝宗軒怎麼都沒想過要放棄?「當然有啊,我每一天都在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品牌?」他開朗笑答,接著說:「可是每一次只要有客人回饋我想法,或很直接的分享在營區裡使用我們做的家具時,就又有動力繼續努力了!」



除了露營桌椅類的家具之外,其實原木圓生還有另一個子品牌為「綿沐眠生」,製作寢具及床架。無論是哪一個品牌,都是謝宗軒想藉由木製家具與技藝,傳遞給每個人家庭安心舒適的圓滿感,綿長且生生不息。


台灣的工藝當生產與需求都隨時代變異,某些工藝跟隨著時間的洪流轉瞬回灰,而有一些則是以品牌之姿重新轉化販售著適宜不同人的生活態度。人們將自然資源善加利用,帶著其象徵的意義轉化成設計與概念,一代又一代的透過傳承,以工藝製造的生活物件,讓世界看見令人驕傲的台灣製造。






影音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