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影像藝術

在拆遷邊界記錄消逝中的地景記憶-林俊耀「絕境航空城 TAKE-OFF」拍攝計畫


SKM PHOTO 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 攝影 林俊耀 絕境航空城 TAKE-OFF

● 2025「吳東興攝影贊助計畫」獲獎人-林俊耀「絕境航空城 TAKE-OFF」拍攝計畫追蹤報導(一)

以攝影為媒介,尋找人與土地的關係

作為一名視覺藝術家林俊耀,擅長以攝影作為媒介,探索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紀錄台灣被徵收地區的農民與地景,透過鏡頭保存正在消逝的地方記憶,並思索開發背後的歷史與結構。在過去10年,俊耀透過踏查與影像紀錄,走遍台灣紀錄被政府徵收之土地,拍攝農民與當地故事。本次計畫《絕境航空城 TAKE-OFF》早在2018年已經開始,在不斷的場地勘查與拍攝完成了地景的部分拍攝,卻因為交通成本所限而導致中斷,但航空城的開發卻從沒停止過。


林俊耀 Chun-Yao Lin

林俊耀 Chun-Yao Lin


在十多年的創作過程,我一直以攝影作為媒介,探索土地與人之間的關係。在台灣我透過捕捉被徵收土地的農民肖像和實地訪談,拼湊出土地變遷的故事,將那些因國家發展和土地徵收而改變的風景,透過攝影這一媒材保存下來,呈現歷史與人文的脈絡。我希望這些影像能引發人們重新思考過度發展背後的深層意涵。

憑藉我在新聞攝影方面的經驗,近年來我開始調查全台大規模地景變遷的土地開發區,結合攝影、訪談以及歷史檔案,呈現這些風景的歷史背景與變遷脈絡。

Read more

【得獎 Award / Honor】
.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肖像類 第三名,台灣,2018年
.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突發新聞類 第二名,台灣,2020年
.I’m going home 系列,清⾥攝影美術館典藏,⽇本,2018年
.I’m going home 系列,全國美展 攝影類入選 ,⽇本,2019年

【展覽 Exhibitions】
.終極地景 個展,Exbunker,荷蘭,2021年
.Scaffolding Scaffolding 聯展,basis voor actuele kunst,荷蘭,2022年
.Miami New Media Festival 聯展,荷蘭/美國,2022年
.Performing Landscape 聯展,IKOB,比利時,2023年
.Uitfeest聯展,Casco Art Institute,荷蘭,2023年

聚焦於桃園航空城開發案

在這趟計畫他特別選定了桃園航空城——這個台灣歷來最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案,牽涉超過4,500公頃土地,造成大量居民被迫遷離,從人去樓空的閒置村落、即將拆除的農舍眷村,到開發公司進駐後的地貌重整,都試圖在變動的邊界中保存不可逆的地方記憶,而這也是成為他長期關注的核心場域。在第一階段的計畫中,俊耀一共拍攝約200張的照片,透過鏡頭記錄許多珍貴的拆遷前影像,大園、竹圍、沙崙這些過去被田地與家屋縫合起來的生活痕跡,如今大多成了斷裂的、等待命運裁決的空地。那些已經無人居住的房舍,室內物件仍在原地,彷彿時間尚未被趕走,只是人先行離開。


集體記憶的重現,重現土地複雜的樣貌

然而在拍攝的過程中也時常讓他感到無力感,土地變化速度驚人,時常面臨「今天拍攝、明天即夷為平地」的現實挑戰。這樣的變動速度使紀錄過程格外緊迫,也更突顯了土地開發對地方記憶的抹除。除了影像紀錄之外,他也同步展開口述歷史訪談,藉由居民的集體記憶重現了這片土地複雜的樣貌,透過影像這些記憶也逐漸在他的鏡頭與筆記中浮現,未來也將成為線上的檔案保存。


從消失到轉變的過程

這項計畫的執行過程雖充滿挑戰,卻也使俊耀反思原本以拍下「消失前」為目標的紀錄策略,是否能擴展至記錄「變化本身」,並嘗試理解與呈現不同階段的地景變遷樣貌。從農村生活的地景到為來的新市鎮樣貌,這些地景在不斷被抽換、被定義、被遺忘的過程中,他選擇不再只是目送它們離去,而是走進它們正在經歷的改變。


記錄的不是過去,而是我們如何理解「失去」

《絕境航空城 TAKE-OFF》並不只是僅僅為了喚起懷舊的情感記憶,而是企圖讓觀者感受到人與地景之間的關係,也讓大眾直視這些土地是如何在短短幾個 月、甚至幾天內迅速瓦解與重構,進而引發對都市發展、記憶消逝與土地正義的反思。

俊耀第一階段拍攝已告一段落,第二階段的紀錄也正悄悄展開。他的鏡頭仍持續在現場——記錄的不只是土地的樣貌,而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失去」的理解與回應。



你也有創作計畫想分享嗎?



【絕境航空城 TAKE-OFF】透過鏡頭記錄土地的瓦解與重構,從而引發觀者對於都市發展以及土地正義的思辨;更多關於俊耀【絕境航空城 TAKE-OFF】計劃後續追蹤以及完整的作品,都將在「2026 SKM PHOTO攝影藝術博覽會」展出,敬請密切鎖定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