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來自生活,從日常生活中
累積出「永世技法和經典傳承」

工藝來自於生活,從不經意的日常和深刻的覺察中延展,工藝家們將工藝的手感溫度和美學體悟投入創作中,實踐工藝豐富題材創作的可能性。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辦理的臺灣工藝競賽,每年以不設限年齡和競賽主題公開徵件。在疫情嚴峻的2021年,總計收到361件報名作品,經過評審團嚴謹審核,最終入選的60組作品,皆符合本競賽所欲展現傳統工藝技藝及鼓勵創新,將工藝之美融入生活,進而提升生活文化,促進工藝文化產業發展之旨趣。其中,獲得二等獎、三等獎、新光三越特別獎、創新獎、美質獎、機能獎,以及佳作等獎項,更具有標竿意義。

臺灣工藝競賽是每年工藝界最期待的盛事之一,亦是各界工藝好手彼此切磋交流的最佳平台,在競賽創作品中有極具創造力的前瞻想像,亦能看見融貫中西的純熟技巧和思惟呈現。今年所有入選以上60組作品,將在工藝中心與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所共同策劃的「工藝之夢」特展中展出,並辦理隆重的頒獎典禮以尊崇得獎者的創作精神,與大家分享這些為生活增添品質與美感、體現工藝文化魅力的美好作品。

[ 參 展 人 / 單 位 ]


不二陶工坊 賴羿廷/丹陽工坊 許旭倫/王子靈/王元德/王以安/玉見工作坊 張婉玉/生活小琢 江坤起/全億不銹鋼企業社 張政邦/白房子 蔡政宏/呂亞嵐/呂浴珊/希簡商貿設計有限公司 簡君嫄/李佳玲、李文瑗/沈思妤/周輝霖/林志航/林佳君、李子芊/林建宇/邱義為/原是木藝工坊 陳員士/孫銘生/翁誼光/翁國嵩/國盛木造工作室 李家榮/張昕渝、呂蓁妮/梁鈞凱/郭子榮/陳沐宏/陳亞麟、方健民、史淯晴/陳定甫/陳建男、黃信元、洪小雲/陳昱晴/陳茂成/陳郁晴/陳婉萍/陳瓊茹、李建佑/無角度工作室 詹威明/無聲石雕工作坊 鄭楊疇英/馮翊迪/黃世昌/黃桂珠/黃淑萍/黃翊珈/黃期駿/黃雯琪/黃麟祥/雷安平/廖建勛/蔡佩芬/蔡承倢/蔡旻翰/蔡嘉如/蔡耀廣/蔣勳/樹漆白金瓷團隊 林宣宏、張美雲/賴玠宇/謝忠仁/謝國鵬/魏瑜真/羅崴

[ 臺 灣 工 藝 競 賽 得 獎 作 品 欣 賞 ]



天際線

天際線


作品表現對居住環境的趣味性的詮釋,環狀的造型代表生生不息的循環,高低突出的房舍是對景觀的渴望,也形成了天際線的節奏。
在複雜結構裡,作者以陶板成型層層堆疊出一個夢幻般超現實的童話世界,讓觀賞者沾染了愉悅的陽光氣息,施釉配色也很得宜,允為一件裝飾、造型及題材皆突出的作品。

■ 材質/ 陶土



山高水承

山高水承


大自然的美,既不刻意又完美無暇,以自然為師,將自然的元素融入器型,而不僅為表面裝飾。
壺本為盛水之器,是謂水承;而山的意象,則以線形勾勒,將山與水融合於器身。香器則藉花為型,以花香擬「燃香」,器與用、形與意,融合於一體。

■ 材質/ 999純銀、820銀銅合金



操夢者

操夢者


「操夢者」以操縱線偶的表現狀態,闡述像是被夢境控制的意象,以野兔暗喻自己毛躁不安的特質,並常借助夢境來反思,希望藉由創作抒發的同時,也能引起相同困擾的人產生共鳴。運用鍛敲、敲花、珐瑯技法呈現金屬工藝中的美。

■ 材質/黃銅、紅銅、珐瑯、柚木、釣魚線、不鏽鋼棒



變奏曲

變奏曲


年一年又日一日的相同節奏裡,填入生命中每個階段的感觸,有吸收學習時,心懷大志時,仰天無奈時,將這些生命樂章譜成人生最後的「變奏曲」。

■ 材質/陶土



寄 居 (二)

寄 居 (二)


地球環境是所有生命共同依賴的歸屬,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將何去何從?

■ 材質/陶瓷、錫



花 開

花 開


將參數運算手法帶入了工法繁雜的紙傘工藝中,繡花紋在傘面上交織盛放,隨著傘面的開啟拉扯著線與線的張力,挑戰竹與細線以及紙纖維的結構,極致呈現傳統紙傘的職人手藝。

■ 材質/孟宗竹、棉紙、繡線



音韻椅

音韻椅


以橋樑作為設計發想,嘗試以竹材呈現橋樑拱形結構之美,椅面利用竹材特有的彈性和堅韌度,有別於木材乘坐時的硬感,且搬運時輕盈,而竹材間以小木塊結合,象徵音符在音譜中自由跳動的意象。

■ 材質/木質材料、竹材


-欲欣賞更多作品,歡迎至展覽現場參觀;展期現場亦提供藝術品購藏服務,意者請洽現場服務人員-

[ 工 藝 之 夢 特 展 - 展 區 連 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