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景德鎮燦爛輝煌的陶瓷文化的,是那些擁有精湛技藝、在區域行業中享有威望的民間藝人。他們之中有一部分身懷絕技,藝風樸素,在本領域中獨樹一幟,同時帶有明顯的家族傳授和清晰的師承脈絡特徵,這些要素成爲景德鎮陶瓷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條件。 70年代後期,大陸的政治、文化生活開始步入正軌,政府對包括陶瓷藝術在內的民族、民間工藝的繼承和弘揚極爲重視,而此時擁有精良技藝的民間藝人的待遇却相對較低。爲解决這一問題,由原國家輕工業部組織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的各行業中(如陶瓷、玉雕、織綉、牙雕、景泰蘭等)評定那些在行業內具有較大影響、有突出成就的民間藝人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授予此榮譽稱號者將享受副教授待遇。這一措施的推出在較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 近年來,景德鎮陶瓷藝術從業人員的隊伍在不斷發展和壯大,呈現出高素質、高學歷的趨勢。他們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類學術活動和展評活動,有的主持並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工作,有的著書立說、發表論文、出版畫册而成爲其中的佼佼者。由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條件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開始朝著常規化、學術化的方向發展。 目前,在景德鎮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的藝術家或民間藝人有12位,他們的研究領域各不相同,幾乎涵蓋了景德鎮傳統陶瓷藝術的各個領域。由於其長期的藝術實踐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成爲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的領軍人物。也由此,他們所創作的陶瓷藝術作品奇貸可居,售價巨高,使陶瓷收藏界趨之若鶩。 1942年5月15日生,江西南昌人,1964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 現任景德鎮陶瓷學院院長、教授、《中國陶藝》和《陶瓷學報》雜誌主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委員會評委、中國陶瓷藝術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陶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矽酸鹽學會陶瓷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江西省文化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景德鎮市文化藝術聯合會名譽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會員、韓國京畿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設計藝術大學名譽博士。 秦錫麟先生從事陶瓷藝術創作研究40餘年成績卓著,作品新穎、大方、豪放、凝重、獨具一幟,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和東方藝術特色。由他開創的現代民間青花藝術,在國內外學術界和陶瓷藝術收藏界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衆多專家學者和收藏家給予極高評價“現代民間青花爲中國陶瓷藝術開創了一條新路” 他的作品在歷屆全國性評比中獲金獎二項、銀獎一項,第一名二項、第二名一項,一等獎五項、二等獎五獎、三等獎七項、優勝獎九項,他的作品還多次選送到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澳大利亞、巴西及亞洲地區國家舉辦個展和聯展。有60多件作品被大英博物館、中國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等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工藝美術館收藏。由於成績卓著,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88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張育賢,筆名“風友”,1938年生於江西省餘幹縣。1958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班,1962年調入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從事雕塑創作,曾師承著名陶瓷美術家曾龍升、蔡金台先生傳統技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並多次獲獎。先後被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家名人大詞典》、《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景德鎮陶瓷美術百家》等,作品先後刊入《中國景德鎮陶瓷名家精選》、《中國當代美術家辭典》等。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雕塑研究會景德鎮陶瓷史研究會會員、景德鎮書畫院畫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並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戴榮華,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東方陶瓷藝術院院長。1940年出生於江西波陽。1959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擅長古彩、粉彩仕女,兼長青花、新彩、動物、花鳥。 戴榮華先生在藝術道路上繼承了優秀的傳統工藝,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作品構思新穎、工藝考究、筆法精細、設境含蓄、意味深長。他所創作的粉彩仕女圖可謂是當代陶瓷藝術界的一絕,無論是人物的形象設計、畫面的設色,還是人物動作、眼神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實現了意、形、神的完美結合。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難怪國內外的收藏家和企業家見到作品愛不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