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


竹夢憲藝.張憲平

2017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張憲平於竹籐編工藝界耕耘已超過40年,家傳事業原是藺草編織,在因緣際會下投入竹籐編織,繼而開創新局,在民國89年榮獲教育部頒發第6屆民族藝術薪傳獎,於105年榮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竹籐編」保存者。



不被經緯限制的人生歷程

國家工藝成就獎的設置,旨在表彰長期致力於工藝志業且具卓越成就貢獻者,給予尊崇與肯定,除了工藝家個人投入工藝領域達三十年以上之經歷且技藝精湛外,也對於工藝材質、技法有深入研究與創新,對於傳承及培育人才有明確事蹟等特殊貢獻影響者。

踏足竹藤編藝術已逾四十載張憲平先生,其技藝傳承原是來自家傳事業,自幼看著祖父聞名苑裡、大甲的絕佳編涼蓆技藝,就在經緯交織的環境中成長,後來父親開了工廠,依紡織業的工作經驗將手工織布檯改織草蓆,經裁剪加工成民藝品,父親求新的精神也影響了他日後每遇困難絕不服輸的個性。張憲平先生在除了在竹籐工藝技藝的研習與磨練精進外,多年來還不斷修改劈剖竹篾的機器,解決了製備材料時,不容易處理竹片細窄厚薄等的問題,提高了竹編材料的品質與製材效率;而他所研發的竹籐編器生漆髹塗技法,則有助於保護細竹編藝作品,延長保存期限,也提升了使用機能與外觀美感。

工藝不但需要研發創新,也需要傳承,1983年起張憲平先生開始在苗栗南庄鄉公所傳授原住民傳統竹籐工藝,其中知名的賽夏族竹編工藝家章潘三妹女士就是他的學生,同時他受聘在大學相關科系擔任教學,對於及培育人才不遺餘力。在1990 年即獲得教育部第「民族藝術薪傳獎」,成為最年輕的薪傳獎得主,爾後連續三年更獲得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民族工藝獎」的肯定,2016 年榮獲文化部授證「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的殊榮。

張憲平先生的竹編創作,極富中國的人文意象,獨創的仿古髹塗技法,使竹編器看起來古拙樸實、風華內斂,極為精密細緻的編織技法,更創造出一個個古意盎然、莊重質美的竹編,總令收藏家及鑑賞家讚賞不已,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典藏其作,並多次代表國家到海外各國參展,讓常民間使用器皿的竹編,提升至藝術的殿堂。張憲平先生的獲獎,一方面代表個人長久以來在竹籐編工藝的成就,一方面也對臺灣現階段文化政策,具有象徵性的指標意義,更為每一位在工藝領域努力經營的後進,樹立一個值得追尋的目標。


Appreciating Works


作品欣賞


澹潮

澹潮


32x32x21cm / 1996 年 / 藤編
幽靜的海潮連續而平遠的展開,由這邊連接到另一邊,有時轉淡或消逝不見了蹤影,乍看帶有水墨畫的韻味。器肩上耳形一分為二,為古拙器形增添變化。



春湖

春湖


32x32x21cm / 1997 年 / 竹編
竹篾成束地穿繞,構成交織的圓弧形,有若水中蔓生的水草,糾結不斷欣欣向榮。春天的湖泊中,可真是生機無限。



寒梅

寒梅


31x31x24cm / 1999 年 / 藤編
不經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飽滿的器體上,裝點著盛開的梅花,器肩上編作縷空套環紋樣,優美的調劑了器體密實的穩重感。



龍蟠

龍蟠


41x41x9.5cm / 2000 年 / 藤編
在淺盤形器體上,以藤編一條龍紀念千禧龍年。龍身盤繞在邊緣,忽上忽下,身手矯捷。龍首大方地展現在眼前,對著淺盤中央的圓形,有如祥龍戲珠。



春泥

春泥


28x28x45cm / 1990 年 / 藤編
連續不斷的環扣般編法秀氣典雅,六面形器體腹部開展成圓弧狀,提把延伸至兩側底部,兼具稜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