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s


展覽資訊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所舉辦的「國家工藝成就獎」旨在表揚終身堅持以「工藝」為志業者,2018年,計有15位資深工藝從事者經推薦或自薦參選,經過審查會嚴謹入圍評定及決審會議過程,其中孫超先生一路走來,在人格、態度、技藝、傳承和志業推廣的展現上,都是卓絕工藝家的寫照,九位審查委員達成一致共識,推舉為衆望所歸的人選,並經報文化部核定,由結晶釉大師-孫超先生(以下簡稱孫老師)獲得「2018年國家工藝成就獎」殊榮。

火,改寫了我一生的命運

1929年出生在江蘇徐州的孫超,是寶貝長孫,家境優渥。沒想到一場戰火,翻轉人生。
8歲即因戰亂與家人失散,流離失所,直至15歲憑藉兒時記憶尋回老家,因家已片瓦不全,適逢青年軍招考而從軍。民國38年(20歲)隨軍隊輾轉來臺,16年顛沛困頓軍旅,造就他堅韌不放棄的精神。民國51年(33歲)自軍中退伍,立志向學,民國54年(36歲)考進國立藝專美術科雕塑組,科主任李梅樹老師與任教雕塑的丘雲老師,是他至今仍銘感五內的授業恩師。孫老師畢業後任職於故宮博物院科技室,決心以科學方法,實際燒製研究中國歷代的釉,經自學與不斷試驗,分析每一種窯燒釉料配方,以及科學的方法建立龐雜的檔案,逐漸揭開自古秘不外傳的釉方。主要研究的釉種包括唐三彩、宋元青瓷、黑釉、鈞窯以及明清的銅紅、青花等,進而將窯火延伸至19世紀末歐洲人首先開發的新釉-鋅結晶釉,由此啟發而燒成其它結晶釉類,激發出突破傳統的強烈慾望。

民國89年(71歲),在創作心情上,能突破自己舊習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是深受Frantisek Kupka的精神影響;當孫老師在巴黎現代美術館參觀Frantisek Kupka的生平繪畫回顧展時,觀察到其早年由極佳的寫實風格逐漸走向印象、象徵、野獸……等的全部過程,一直不停的實驗新的畫風,並在每次轉變中達到巔峰時便開始轉型,持續一生的好奇與追求,這給孫老師很大的感動與啟示。於是孫老師自巴黎歸來後,開始放手揮灑,隨機創作,噴、刷、淋、灑兼用,自此逐漸由瓶罐的立體造型轉為更大膽、更自由的平面陶版畫。再加以孫老師從年輕開始就有理性研究的嚴謹習慣,他將科學研究上鍥而不捨的精神,實踐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研發特殊工具、器材與技術,如練土機、大陶版的製壓機、沒有固定腳的長型電窯,以此不斷突破陶版的尺寸與窯燒變化,才得以隨心所欲表現心靈之所嚮往。


「作為一個人就是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是孫老師一生信奉的理念,而他也自傲苦難並沒有打倒他,而是成就了今日的他。民國90年(72歲)出版《窯火中的創作》一書,公開其集結多年實驗所得釉方精髓,舉凡各種窯火的溫度紀錄,釉藥配方與自己研發設計的工具設備,無不傾囊相授、如實清楚記載,對於有志鑽研陶瓷的工作者而言,無異是一本充滿智慧與經驗的魔法寶典。無私的公開其釉藥研究,期許讓後學者有所遵循,不需再費時茫然摸索,並繼續將陶瓷藝術推向更高的境界,展現陶瓷獨特的藝術魅力。

孫老師從雕塑專業轉入陶瓷釉藥研究,持續在窯火中創造嶄新的面貌,將釉藥原本裝飾性角色,提升成為繪畫性藝術表現的重要媒材,以獨樹一格的上釉技巧,將火的痕跡表現在釉面與坯體上,創造其獨特的美學意境,更將陶瓷所涵蓋的技巧與藝術推展到一個新高點,其豐富的經歷與臺灣陶藝近百年來的發展足跡,幾乎是相伴相隨。終其一生的堅持,一心希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陶藝風格,走進自己的典範,是他個性中勇於接受挑戰與堅持專業的必然結果;並在陶藝創作之教育、研究、發明、創造、美學、藝術性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為臺灣陶藝發展作出寶貴貢獻。

我從來沒有滿意過自己



孫超簡歷

1929 生於中國徐州
1967 以雕塑頭像《春》,獲得第22屆臺灣省美術展覽會雕塑組第2名
1968 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主修雕塑
1969 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1974 雕塑「銅獅」座落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1 參加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中日現代陶藝展」,為臺灣及他自己爭得一席之地,並受到日本名陶藝評論家吉田耕三推薦參加日展
1982 於臺北縣三芝鄉建立田心窯
1983 獲外貿協會主辦的「外銷產品優良設計選拔」,連續三年得獎
1984 受聘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評審委員
1986 於臺北龍門畫廊首次舉行個展 / 參加國立故宮博物院現代館以專題「從傳統中創新」長期展覽
1987 受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舉行第二次個展 / 獲頒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美術類獎,為臺灣陶藝界第一位獲此殊榮 / 十月參觀旅法畫家朱德群抽象畫個展,從中獲得啟發,開始在瓷版上作畫,拓展了釉色作畫的形式,但自認還沒有到成熟階段。
1988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典藏作品桂林山水大罐》及《春塘大盤》
1989 於法國賈克.巴哈藝廊(Galerie Jacques Barrere, Paris)舉行法國第1次個展
1990 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廊舉行個展、於法國守修市立藝術中心舉行法國第二次個展,作品典藏陳列於其藝術中心於守修市(Sochaux)展覽期間,參觀法國現代美術館,看到Frantisek Kupka回顧展,對之後創作激發更多解放與創新的想法,風格再變 / 於法國加布埃爾畫廊展出
1993 美國出刊全球發行量最大的陶藝雜誌Ceramics Monthly 於1993 5月號以三頁全彩圖文介紹 / 伊佛森博物館典藏作品《多情詠黃昏》、《探》 / 巡迴德國布萊梅海外博物館、國立卡塞爾博物館、國立馬德堡博館等。作品《宇宙的俯視》、《光陰的故事》典藏於國立卡塞爾博物館
1994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第三次個展,作品風格由「做結晶釉的孫超」轉變為「做墨彩釉畫的孫超」,作品《池塘.春草.夢》獲得典藏 / 茶碗型器物作品獲大英博物館典藏
1995 盧森堡派特斯畫廊舉行個展
1996 高雄積禪50藝術空間舉行「窯火裡的詩情 孫超現代陶藝」個展完成大瓷版畫《天啟》
1999 作品《相忘江湖》典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
2001 於臺北龍門畫廊舉行「釉畫論 孫超陶藝展」個展 / 五月 由藝術家出版《窯火中的創造》一書
2007 受邀參加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亞細亞陶藝三角洲」:韓國 臺灣 日本展出,分別於韓國、臺灣、日本巡迴展出
受邀於臺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展出《快雪時晴》系列及一些新作
2008 受邀參加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出《星河》等新作
2009 獲「第6屆臺北陶藝獎」成就獎,並於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展出新作
2014 於中華文化總會舉辦「窯火中的交響詩」個展,並出版《窯火中的交響詩》作品集
2018 獲得文化部頒贈「2018年國家工藝成就獎」